01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一个人独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无拘,潇洒舒服,不用合群,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去做人,高质量得很。
一帮人群来群往,想做什么,都不得自主,需要听从群体的建议,过分被拘束。同时,人与人之间算计太多。低质量得很。
可偏偏是低质量的合群,受到无数人的推崇。
原因在于,身处人情社会,每个人都害怕成为不合群的异类。为了不成为异类,那他们选择合群,也是无可厚非的。
年轻人选择盲目合群,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啥阅历。而中年人选择盲目合群,这是无法理解的,毕竟中年人有一定的阅历,理应脑子清醒。
02
逢场作戏,而毫无感情,都是低质量的社交。
现阶段的社交,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逢场作戏”。
你戴着面具做人,他也戴着面具做人,大家都是“面具侠”,没有任何的情分可言,完完全全就是陌生人。
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跟毫无感情的陌生人相处,你觉得有意义吗?
本质上,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相处到最后,大家还是陌生人,依旧需要各走各路,老死不相往来。
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分开告别是必然的,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最好还是“真实”一点。不够真实,那对于双方而言,就是妥妥的折磨。
你提防着他,他也提防着你,搞得像“无间道”一样,实在是有点可笑。
这般“逢场作戏”的社交,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既然如此,那就选择一个人独处,至少还能活得“真实”一点。
03
为了合群而合群的社交,都是低质量的社交。
人性有一个特点,偏向于从众。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
比如说合群,看到别人拼命合群,自己也跟着拼命合群。生怕自己不合群,就被人嫌弃、轻蔑、瞧不起了。
这种为了合群而合群的社交,本质上,就是“盲目”的。
你本来不喜欢这个人,但你为了合群,依旧跟他在一起打交道,搞得别人不高兴,你自己也不高兴,何必呢?
就跟婚姻一样,一开始,你就不太喜欢这个异性,可为了堵住催婚的三姑六婆的嘴,你还是选择跟这个异性结婚。婚后,痛苦的不是三姑六婆,而是男女双方。
为什么要活成别人的样子,拿别人的愚蠢、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为人处世,讲究的,其实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而不是在乎别人的看法,委屈了自己。
04
人到中年,宁愿一个人独处,也不要选择低质量的社交。
不论是逢场作戏,还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都是低质量的社交。
偏偏是这些低质量的社交,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喜爱、青睐。只能说,活得糊涂的人,还是占了多数。
他们选择低质量社交的原因,就一点,在乎人言可畏。
别人说他们几句,他们就慌了神,害怕自己不合群,就会被人打上“不正常”“异类”的标签。
妥妥的幼稚,以及内心戏太多。
首先,在这个年头,说闲话的人多了去了,这是别人的自由,也是别人的事儿,别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跟我们无关。
其次,在这个年头,大家都很忙,日常调侃几句,只是打打牙祭罢了,谁会管你是不是异类呢?只要你有钱,那你在别人的眼中,就是偶像、榜样。
所以说,人到中年,理应将重心放在“赚钱”上,而不是为了合群而合群。
05
写到最后
人到中年,本来就压力山大,生活质量有所降低,就没必要为了合群而合群。
可以这样理解。在家庭里边,承担了诸多的责任,本来就已经被束缚,不自由了。为什么在社交的问题上,依旧在乎别人的看法,继续被束缚,继续不自由呢?
一个人独处,这是符合人之自由的天性的。
更重要的是,现阶段生活的重点,并不是社交,而是经济效益。有经济效益,那选择社交没问题。没有经济效益,还选择社交,那就是浪费精力和时间。
往后余生,做个内心强大、自由无拘的人,摆脱所谓的合群社交,把重心放在赚钱、提高生活质量上。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