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这个永不落幕的璀璨舞台上,2025年却掀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退圈风暴”。从年初到四月,短短三个月内,超过17位艺人接连宣布告别镁光灯——有人甩下一句“认输了”转身离去,有人清空社交账号只留三个字“退圈了”,还有人自嘲“我现在是北漂小李”。这场集体出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光环背后的裂缝与新生。
“想下班”的利路修,终于关掉了那盏灯
4月1日,俄罗斯籍艺人利路修在社交平台写下“我想要自由了”,配图是清空账号后的空白界面。这位曾因《创造营2021》中“不想出道只想下班”而爆红的艺人,用四年时间证明了自己对娱乐圈的“无感”。早在2024年底,他就预告要像“提前关机的电脑”般退场,采访时坦言:“我只是来学中文的,没想到被困住了。”他的退圈宣言引发两极震荡:粉丝欢呼“他终于不用被迫营业”,路人却调侃“这哥们的佛系人设从一而终”。而利路修早已规划好新赛道——经营网店或重操代购旧业,毕竟“少与人打交道”才是他的终极理想。
从顶流到“北漂小李”:一场荒诞剧的谢幕
年初引爆热搜的李明德退圈事件,更像一场黑色幽默。因指责《三人行》剧组区别对待,他连发14条控诉却反被曝“砸酒店”“迟到两小时”,最终在直播间被封禁后黯然宣布:“我现在是北漂小李,靠双手养活自己。”这场闹剧以他粉丝暴涨千万又急速流失告终,却也撕开了娱乐圈的暗面:当资本博弈与舆论裹挟交织,真相往往沦为流量游戏的牺牲品。如今穿梭在北京胡同送外卖的他,或许比镜头前更接近“活着”的真实。
32岁的高泰宇,给人生按下重启键
“聚光灯晃得人发晕,我想感受真实的阳光。”3月底,演员高泰宇的长文退圈信刷屏网络。这位曾饰演“最帅慕容复”的演员,在横店摸爬滚打十年后,突然转身创立服装品牌、投资西餐厅。他的选择戳中无数中腰部艺人的痛处——即便参演过爆款剧,收入也不及网红一场直播。正如他所说:“在镜头里活过千百种人生,却忘了自己的模样。”
退圈潮背后:当娱乐圈沦为“高危职业”
这波退圈潮绝非偶然。数据显示,2025年中腰部艺人年收入较2019年暴跌72%,超六成演员全年无戏可拍。微短剧的野蛮生长让横店变“竖店”,传统剧组却陷入寒冬;直播间里素人主播日入百万,科班出身的明星反而要为试镜挤破头。更致命的是心理重压——某退圈艺人体检报告显示,长期失眠、焦虑已成行业职业病。正如利路修所说:“规则让人窒息。”而金秀贤、李明德等事件更警示:当私生活被扒光示众,退圈有时是唯一的逃生通道。
退场者的新生:从明星到“打工人”的奇幻漂流
褪去明星光环的他们,正在解锁人生B面:李明德穿梭在写字楼送外卖,高泰宇在西餐厅研究菜单,利路修在电脑前回复网店订单。曾经的童星舒畅转战直播间,一晚带货量抵得过三年片酬;《创造营》选手陈语嫣在迪士尼领舞,被游客认出时笑称:“现在谢幕不用等安可。”
这些故事撕碎了“退圈即坠落”的刻板印象——有人在小红书晒出月入1.5万的打工账单,配文“比当演员时睡得踏实”;也有人像高泰宇般感慨:“给自己的人生当主角,比演霸总过瘾。”
这场退圈潮像一记警钟,敲醒了娱乐圈的浮华幻梦。当利路修们选择“把时间还给生活”,当高泰宇们拒绝“为角色而活”,他们不仅是在逃离,更是在重构生命的定义。或许正如网友所说:“能在名利场急流勇退的,才是真顶流。”毕竟,比站在光圈里更难的,是看清光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