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合称“唐宋八大家”。
他们个个才高八斗,豪放不羁,但又个个饱经风霜,宦海沉浮。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并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在,就让我们从他们的经典词句中,学习他们的顶尖智慧。
1、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与思毁于随。——《进学解》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戏玩乐而荒废;德行靠独立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韩愈做官清廉,为人正直,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一些明显的社会弊端,比如军阀拥兵割据,迷信活动盛行等,都能坚持反对态度,并作一定的斗争。
韩愈最终因“谏迎佛骨”,被唐宪宗贬为潮州刺史。
但正是因为他的“欲为圣民除弊事”的忠君思想,才让他敢做敢为,虎口拔牙。
他是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他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
而他的独立思考,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终生学习。
2、柳宗元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报袁君陈秀才避世名书》
释义:文士以德行为修养的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排在首位。
不管与谁相处,真诚,才能走进心里;信任,才能拉近距离!
无论世界怎么变,社会怎么乱,只要坚守真诚的品格,就能在世界的纷繁中找到生命的方向。
一个真诚的人,走到哪里,都有人喜欢。因为说话认真,做事用心,为人诚恳。
做人,一定要真诚为先,好人品,是用一辈子来打造的!
3、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
释义:像蜉蝣一样把短暂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间,渺小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米粟。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评价苏轼:
“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数见。
苏东坡正是这样的人,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苏轼的一生,走得颠沛流离,十分坎坷,但他是一个洒脱的智者。
苏轼的洒脱是一种对世事的看开,是永远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乐观。
4、苏洵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心术》
释义:忍耐一下可以抵制急躁和鲁莽,沉着冷静可以克制种种冲动。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要有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跑而不眨眼睛。
这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沉着冷静,不应惊慌失措。
5、苏辙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释义: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能感动天地,使金石发生变化。
苏辙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苏洵给他起名为“辙”,是希望他低调、务实,不慕荣利,用扎扎实实的脚印说话。
观苏辙的一生,劳苦不避,功成不居,淡定从容,实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面对高官厚禄,二人争相避让。
而有些人,却为了争夺名利,兄弟反目成仇,如曹丕和曹植,李世民和李建成。
与之相比,苏轼兄弟的高尚情操,令很多人汗颜,令无数人景仰。
6、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诲学说》
释义: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雕琢制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卑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7、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释义:那墙角的几支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是梅花而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香气。
宋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上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进行全面改革,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熙宁七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被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再次被拜相后,心灰意冷,放弃改革,退居钟山。
王安石看到梅花,想到自己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和傲雪凌霜的梅花如此相似,故写下此诗。
8、曾巩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醒心亭记》
释义: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们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
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族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
曾巩提醒世人,欧阳修不是因为山水而快乐,独有山水有什么值得快乐的?
唯有君正臣贤,人民生活富裕安乐,欧阳修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