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绝望电报:李天霞不救我,黄百韬不救我!孟良崮写遗嘱赴死

飞鱼说史吖 2025-02-06 10:14:42

当年活捉蒋介石的孙铭九,在西安事变结束后,解放后怎样了? - 今日头条

胡宗南的妻子有多美?曾是戴笠的情妇,长相清纯美艳不可方物! - 今日头条

《——【·前言·】——》

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面临绝境,发出了绝望的电报:“李天霞不救我,黄百韬也不救我”!

不可一世的张灵甫,为何会沦为这样,孤立无援的局面?

孟良崮的困境

1947年春,战局的变化,让整编第74师的情况,变得愈发复杂。

张灵甫带领74师执行任务时,局势越来越恶化,时局的动荡,让他们的处境,变得越来越险峻。

孟良崮的战斗爆发时,张灵甫没有料到,自己会深陷如此困境。

当时,华东野战军迅速集结力量,发起对张灵甫的进攻,这场战斗,早早就显露出不利的迹象。

张灵甫心里明白,74师的兵力、物资早已不如对方,难以长期坚守。

孟良崮的地势较为复杂,74师兵员疲惫,补给紧张,周围的解放军,不断向他们施压,形势已逐渐变得无法控制。

张灵甫看得明白,单靠他和74师的力量,很难守住阵地。

在这关键时刻,他给上级发出了多次求援电报,向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和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求助,可惜,援军迟迟未能到达。

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局势,张灵甫几次下令,要求卫戍部队加强防守,坚守高地,战斗一度陷入胶着状态。

根据历史记载,张灵甫感到无力应对,在这种绝望的氛围下,发出了那封让人心酸的电报:

“李天霞不救我,黄百韬也不救我,战事不利,我已经写好遗嘱,不用派飞机来救我……”

作为整编74师的师长,曾经意气风发的张灵甫,眼见战况一度失控,求援无望,已经深感绝望。

他从未想过,作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会在这一场战争中,如此孤立无援。

张灵甫的求援

孟良崮战役的紧张氛围中,张灵甫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求援的机会。

在电报中多次强调,自己部队的困境,表示自己已经无力支撑下去,甚至提到“我已经写好遗嘱”,这种不言而喻的悲剧,预示着他已经预见到,失败的结局。

其中一次求援电报中,张灵甫明确请求:要求李天霞,立即调遣空军进行空投补给,指示空军对孟良崮附近,阵地进行轰炸。

要求空军空投武器弹药,还特别请求支援部队,尽快前来救援,如果援军不来,他和他的74师,便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李天霞的部队,距离孟良崮较近,由于当时东线的局势复杂,指挥部的调度,未能及时支援到孟良崮战场。

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因为其他战事和兵力不足,迟迟未能派出支援。

电报中张灵甫还特别提到,希望空军进行战略轰炸,由于战局复杂,战机的调动受到限制,导致空投和轰炸的计划,都无法顺利实施。

张灵甫竭尽全力,去争取时间和支持,他的请求大多被拖延,导致他最终,未能获得急需的支援。

在这样无望的战斗中,张灵甫显然,已没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发出的每一封求援电报中,语气越来越沉重,甚至带有一种放弃的情感,这一刻,他从战斗的指挥官,变成了一个孤立的、几乎绝望的求救者。

援军的迟缓

张灵甫急切地等待援军的消息,始终没有等到,与外界的联系已经被完全切断了,围困愈加紧张。

外界的援助迟迟未到,张灵甫知道,自己的部队,可能已经陷入了绝境。

他拼命指挥士兵进行反击,可战场上双方力量悬殊,74师的防线越来越薄弱,迟到的援军,只能给张灵甫带来更多的失望。

援军的迟缓,让张灵甫的部队陷入困境,更让他失去信心。

作为一名指挥官,张灵甫曾经历过无数战斗,知道如何战斗,如何指挥部队,这次的困境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援军没有来,部队无法支撑,士兵的士气一度跌至谷底。

电报中,张灵甫的绝望心情,也愈加明显,他从未想到,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也从未想过,援军会这么迟缓,甚至错过了关键时刻。

战斗的最后阶段,张灵甫已经完全失去了,依赖外援的希望。

内心的绝望,让他变得越发沉默,他原本期望的援军,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希望,和他的士兵们,只能凭借最后的勇气和,拼搏继续坚持下去。

战斗的终结

孟良崮的战斗,进入了最后的关键时刻,张灵甫和整编第74师的命运,已然注定。

我军不断加强进攻,74师的防线岌岌可危,张灵甫与他的部队竭尽全力,尝试进行反击,终究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资源支撑。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不再指望援军的到来,外界的支援迟到,已经无法改变局势。

经过多次战斗后,继续拼杀下去,将无法打破这一局面。

对于张灵甫来说,战斗的继续已是徒劳,和他的部队已经陷入包围,无路可退。

74师的残余兵力被我军压制,补给线断裂,士气低落,战场上的情况愈发严峻,张灵甫的绝望情绪日渐加剧。

最终,在深知无法脱身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决定——走向死亡。

关于张灵甫死亡的经过,历史上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些历史记录和当时的回忆,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的最后阶段被击毙。

也有资料提到,他试图在战斗中,突围时被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的部队发现,最终被击毙。

也有资料指出,张灵甫最终是在一个山洞中藏匿时,被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率领的部队击中致死。

另一种较为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张灵甫选择了自己了结了。

面临被俘的危险,张灵甫在战斗中,绝望之下写下遗书,表达自己无力再战、选择以死报效国事的决心。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张灵甫在被解放军俘虏后被杀害。

部分回忆录和口述史料提到,张灵甫在被俘后,被某些士兵处决,这一说法缺乏确凿证据,至今仍有争议。

无论是被击毙、选择自己结束,还是被杀俘,张灵甫的死,标志着战局的终结。

作为一名曾经无比自信的指挥官,张灵甫的死,为整编第74师,和整个国民党阵营,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他的死亡,成为孟良崮战役的悲剧结局,也成为了大势已去的象征。

这一刻,曾经不可一世的张灵甫,已经无力挽回历史的潮流,他的命运和整编74师的失败,注定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痛苦的记忆。

尽管他曾尽全力指挥作战,最终还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无法逃脱覆灭的命运。

他的绝望电报和遗书,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团,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和深深的遗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