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铁三角为啥就李云龙的部队发展成为了几千人的大团?

伏羲影视悦读 2024-10-28 14:39:09

咱们李云龙李大团长作为旅长的宝贝疙瘩,确实让旅长给宝贝惯了,连部队规模都是晋西北铁三角中最大的。

不得不说,李俊后生作为主角,确实有主角光环。纵观全剧,战绩他最牛掰,战功他最多,骂人他最强,老婆他最早娶,连团的发展人数都是他最多。

不过根据历史上八路军的人数规模,到抗战后期,大多数部队确实应该是超编的。国共合作时国民党给八路军的编制是三个师(一一九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总人数一万多。结果到一九四零年左右,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已经由一开始的三个师几万多人发展到三十万人左右。正是因为这样,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才能够发动百团大战。

彭总

后期经过日军对华作战策略的改变,针对敌后根据地多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是到了重庆谈判时,中共领导下的军队依然达到了一百多万人的规模。从几万多人,经过了七年抗战,变成了一百多万人,这肯定不是突然间蹦出来的。

在有强大敌人的情况下,我军居然越来越壮大,再次对我军恐怖的发展能力表现出惊叹!

回到剧中,李俊后生的独立团在剧中一直是一千多人的规模,直到李云龙在赵家峪被山本特攻队埋伏,然后召集全团人集合,才突然蹦出来了一万多人。也就是说,李云龙独立团的规模变化就在赵家峪这段时间。

在李云龙到赵家峪的时候,在和政委赵刚谈论全团情况的时候,剧中明显提到,全团损失近半,也就是说,这时的独立团大约有五百人的规模。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云龙李俊后生又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以连排为单位,把全团化整为零,自给自足,自我发展。打仗由各小部分的负责人负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管是伏击、摸营、挖陷阱、打闷棍、绑票,只要是对付敌人,怎么管用怎么来。有个禁令就是不能祸害老百姓。

李俊后生的这种做法基本上就是充分放权,发挥部下的主观能动性。李大团长的比喻就是让部下去做山大王,有本事,那就喝酒吃肉;没本事,那就喝西北风。基本上可以这么说,这就是撒豆成兵,把全团的人都撒出去,每个作战单元再自我发展,把部队规模翻个几倍。

在历史上就有人用过这个方法,而且效果不错。早期西周建国的时候,采用的是分封制,多分封同姓子弟,用来拱卫周王室。那个时候的分封制和后来刘邦朱元璋的分封制不同,这俩人的分封是刘邦朱元璋他们自己废老大劲辛辛苦苦把地盘打下来了,然后分给自己的同姓亲戚或者子孙后代,而且还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后果就是强枝弱干,汉朝爆发了七国之乱,明朝爆发了朱棣靖难。当然,他们已经做了他们那个时代能做的最大努力了。

再详细说下西周的分封,分封一开始的时候,周王指着某块地方,说这个地方划给你了,你带领兵马,去打下来了,这地就是你的。有说周初分封了八百诸侯,有说分封了近一百个诸侯。当然,年代久远,我们不去深究这个。重点是,这种分封所划分的地方,很多是属于当时的蛮荒之地,周太公被分封到齐国,也就是如今的山东那块。但是他不愿意,听说去齐国待了不长时间,又回到了镐京,最后在镐京去世。有这么一个传说,就说明当时的很多地方都未开发,很苦。而且分封的地方还有当地人存在,远远比不上西周的那块土地。

说白了,西周的分封就是个空头支票,能不能有自己的地,还要看自己的能力。西周分封的诸侯有八百诸侯和近百诸侯这两种说法,就说明诸侯们在去自己封地和当地土著打仗的时候,有一部分诸侯被干掉了,所以才会有好几种说法。但是架不住分封的诸侯多呀,而且很多又是经历过伐纣战争洗礼的,能人还是有的,人家不仅去了,而且还打下来了。

西周的分封的结果就是,西周的土地比刚立国时候大了很多,整体实力提升了。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残酷厮杀恶性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诸侯国,他们的能力实力以及眼光,慢慢地就超过西周,有了和西周掰腕子的能力。但是这种做法确实提升了西周的实力和地盘,这个优点是抹不掉的。

八个营

很明显,李云龙李俊后生不愧是咱十里八乡的俊后生,媒婆把门槛踏破,自己挑女孩儿挑花眼这种事情,那估计是真的。要说赵政委读过历史,知道这个,大家都相信。但是要说老李读过书,知道这个历史,向历史取经,那么估计很多人心里就要犯嘀咕了。

李俊后生在剧中一开始和赵政委是拿自己的资历说事的,这个赵政委确实比不过人家。资历代表的是一种经历,也就是实践。要不怎么说李俊后生是俊后生呢,人家把实践出真知是玩得明明白白的。

或许有人说当时八路军发展部队就是这么做的,多多发展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然后等时机成熟了,再升格为正规部队。咱李团长或许就是按照上级要求来呢?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这个电视剧的精彩了。剧中是有对照的,同样都是在晋西北大扫荡中损失惨重,丁伟和孔二愣子也都是八路军主力团,为啥剧中没显示他们规模扩大了呢?剧中晋西北铁三角在平安县城战役后聚在一起,李云龙说自己部队有七千人,当时就把孔捷惊到了,丁伟反应没有孔二愣子那么大,但是也吃了一惊,这就说明他们几个人队伍都在发展,但是规模明显不同。

不得不说,这种办法在发展人员规模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有很多条件需要满足,比如自己部下的活动范围内不能有干不过的强大势力存在,人口不能太少等等。但是优秀的指挥员就是要根据情况来采取适当的策略,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人家李云龙李团长完全是靠自己瞎琢磨琢磨出来的,根据结果来看,称咱们李团长一个“俊后生”不过分吧?

李俊后生

当然,本文第一句话也是李云龙这个策略能够得以发挥效果的原因之一,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旅长本人就是爱兵如子,对于有能力的下属,那是放手让下属去干工作,该有的支持得有,不该有的支持想方设法也得有!

有好的战略,还需要有好的执行者,这时候就不得不说李云龙李俊后生对于部下能力的培养上面了。有句话是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是实际也有可能是强将手下皆弱兵,这就需要说到一个团队的领导者的领导艺术了。不同的领导会培养出不同的部下,带出不同的团队。

从全剧看,李云龙李俊后生培养的应该是“无弱兵”,比如一炮干掉坂田的柱子,早期给了张大彪一记“断子绝孙”脚的二营长沈泉,战斗至最后一人的骑兵连长孙德胜,神投手王根生,平安县城战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六连长等等等等。这些人都是有血有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的NPC,他们是有自己的灵魂的。

骑兵连长

这也是这部剧的巨大魅力,能够用不小的篇幅来刻画出除了几个主角之外的人,他们虽然仅仅出现了几个镜头,但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李俊后生带团队的能力。

说到发展团队人数,上面那种把人分散打小仗撒豆成兵式的方法是有其限制条件的。还有另一种发展队伍规模的发展方式——集中起来打大仗。

到底哪种发展方式好呢?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