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少校被俘后送去改造,大喊:我是902号情报员,陈云亲自接见

书雁说历史文化 2024-11-11 22:18:34

1947年深秋,在解放区的一处军营里,一位身着国民党军服的少校军官正被解放军战士押解着准备送去改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这位军官突然大喊:"首长,我是902号情报员!"这一声呐喊,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秘密战争。这位军官名叫赵炜,黄埔军校高材生,曾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担任机密室主管少校参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另一个特殊身份——代号为"902"的共产党王牌特工。在关键战役中,他用一纸假命令令国民党军陷入重围,扭转了东北战场的战局。当敌军展开地下党大搜捕时,他不得不暴露身份逃往解放区。最终,他得到陈云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河北贫寒少年到黄埔英才

1919年,五四运动的火光照亮了整个中国,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河北文安县一个贫苦人家迎来了新生儿赵炜。这个年份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也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埋下伏笔。

年幼的赵炜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十一二岁时,他就不得不背井离乡,靠着自己柔弱的身躯帮助父母承担起养家的重担。

生活的重担压在少年肩头,但也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在那个年代,他每天都要面对生计的压力,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1939年的秋天,二十岁的赵炜听闻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在招生。他毫不犹豫地辞去工作,带着满腔报国热血报考军校。

凭借优异的成绩,赵炜成功考入黄埔军校桂林分校第十六期,进入第十六期十二总队步科学习。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埔军校为适应战事需要,在全国多地开设分校,桂林分校便是其中之一。

在军校期间,赵炜展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从射击到土木工程,从测绘到战略战术,他都表现出色。

1939年,蒋介石亲临桂林分校视察,并对学员进行训话。那天,身材高挑的赵炜被选为旗手,站在阅兵队伍的第一排。

1940年秋天,赵炜以优异的成绩从黄埔军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他佩戴上蒋介石赠送的"中正剑",剑身上刻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字样。

从军校毕业后,赵炜被分配到第五战区汤恩伯第31集团军下属的13军独立团机枪连。作为少尉见习官,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训练新兵。

然而现实很快让赵炜看清了国民党军队的真实面目。他所在的机枪连本应有三个排,实际上只有一个排,其他两个排的军饷都被上级中饱私囊。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排居然设置了两个排长。赵炜虽为大排长,却要和另一个二排长共同管理这一个排。这样混乱的军队管理让他对国民党军队彻底失望。

满腔热血无处施展的赵炜,找到了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任参谋的老同学朱建国倾诉。这次谈话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也为他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埋下了种子。

投身革命入党情报显奇才

在朱建国家中的那段时光,赵炜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大众哲学》、《论联合政府》等著作让他逐渐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理想。

1946年初,国共双方在北平达成停战协议,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监督双方执行停战。中共代表团内,叶剑英担任委员,李克农担任秘书长。

国民党反动派表面上同意停战,暗地里却在积极准备内战。这些动向引起了中共情报部门的高度警惕,李克农开始在国民党要害部门发展情报人员。

就在这个时期,赵炜从国民党第五战区日侨战俘管理处调任至东北保安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在赴任前,他与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朱建国在天津相见。

朱建国向赵炜表明,凭借他的身份和才干,为共产党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这番话打动了赵炜,他当即表示愿意为党做情报工作。

1946年3月的一天,在北平石驸马大街89号,一位身着灰布棉袍的中年男子与赵炜见面。这个自称"石坚"的男子,是中共情报部门的重要负责人。

石坚没有接受赵炜去延安的请求,而是说服他留在国民党军内部继续工作。随后几天,两人在北平西单附近的西黔阳饭馆多次会面。

石坚向赵炜详细讲解了情报工作的要领:如何获取情报、如何与联络人接头、如何传递信息。最重要的是严守秘密,与上线保持单线联系。

经过几天的培训,石坚向李克农做了详细汇报。李克农批准赵炜为中共地下情报员,代号为"902"。

到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后,赵炜充分利用作战参谋的职权。他掌握了东北七个正规军的番号、驻地、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

1947年3月,为了加强情报工作的效率,石坚派遣地下党员袁泽到沈阳协助赵炜。两人见面后,赵炜立即传递了一个重要情报。

这个情报涉及国民党军第四次进攻辽东的计划。杜聿明准备集结第60军、93军、52军和13军,共计12万余人在多地与我军决战。

为确保情报安全传递,袁泽请求党组织在沈阳设立秘密电台。一个月后,地下党员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带着电台,在赵炜办公地点附近秘密设台。

通过这个秘密电台,赵炜把掌握的军事情报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延安的中共中央情报部。国民党军的一举一动,我党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

赵炜传递的每一条情报都价值连城。他提供的东北现有七个正规军的情报,以及杜聿明"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为党中央在东北的军事部署提供了关键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赵炜的身份在国民党军内部非常特殊。作为机密室的主管参谋,他能接触到最核心的军事机密,还负责标识东北作战态势图。

每天,赵炜都要在地图上标注敌我双方的占领区域。他还负责编订国民党军团以上兵力的驻地表,上面详细记录着各部队主官姓名、代号、番号和驻地。

这样的位置让赵炜掌握了大量一手情报:哪支部队要去哪里驻防,准备在哪里与我军作战,他都能第一时间获悉。这些情报为我军在东北战场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纸假令巧布局全歼军

1947年,杜聿明按照"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调集了13军的89师与54师作为主攻部队。这两支部队是国民党军东北战场上少有的精锐部队。

13军军长接到杜聿明的命令后,立即从赤峰调动89师和54师前往沈阳。作为机密室主管,赵炜掌握了这一重要军事调动的信息。

为了消灭这支精锐力量,赵炜精心设计了一个计划。他要起草一道假命令,将13军引入我军预先布置好的包围圈。

在获得党中央的同意后,赵炜立即行动起来。他起草了一份紧急命令:"急电,石军长:你军车运至清原后火速急行军至新滨三源浦,迅速进入阵地,进行强攻,占领兰山制高点,不得有误!"

这份假命令随即送往上级审批。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纷纷在命令上签字,参谋长赵家骧也批准了这道命令。

没有一个人发现这道命令有任何问题,命令顺利发往13军。13军接到命令后也毫无怀疑,立即按照命令向新宾、三源浦方向开进。

部队一路急行军,最终进入了兰山阵地。这里正是我军早已布置好的"口袋"阵地,13军毫无察觉地钻了进去。

我军立即展开行动,迅速封住袋口,对13军展开强攻。战斗异常激烈,但结局已经注定。

89师很快被我军全歼,师长万宅任不得不化装潜逃。54师的162团等部队也未能幸免,被我军全部歼灭。

这场战役的胜利在东北战场上引起了连锁反应。13军其他部队和策应部队闻讯后四散逃窜,我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大片失地。

这场看似不大的战役,却成为了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杜聿明精心策划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战略彻底破产。

蒋介石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狠狠责骂了杜聿明一顿。震怒之下的杜聿明立即下令彻查,要找出是谁发出了这道致命的命令。

经过调查,赵炜被查出是这道作战命令的起草者。但因为命令上有完整的审批手续,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和参谋长都签了字。

杜聿明无可奈何,只能在电文稿上写下"该参应予申斥"几个字,草草结案。赵炜躲过了一场风波,继续他的地下工作。

这一仗打得漂亮,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终于扭转了战局。这场胜利的背后,是赵炜这个隐蔽战线工作者的智慧与勇气。

后来,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这样评价赵炜:"情报工作很出色,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个评价,足以说明这位代号902的情报员为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

惊险脱险续写传奇人生

1947年5月中旬,林帅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赵炜再次发挥他的特殊作用,将国民党军队的调动部署及时告知党中央。

夏季攻势打响后,我军在战场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将国民党军队逼入守势。这场胜利的背后,凝聚着无数情报工作者的心血。

然而,胜利的曙光刚刚显现,赵炜的处境却陷入了危机。北平、沈阳的地下党组织接连遭到破坏,他在沈阳的联络人沈秉权夫妇不幸被捕。

更令人担忧的是,赵炜的革命引路人石坚和朱建国也先后落入敌手。国民党反动派在沈阳大肆搜捕地下党员,形势万分危急。

在这种情况下,赵炜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我军已经基本掌控东北战场,解放东北指日可待,他决定离开沈阳,前往解放区寻找组织。

1947年10月16日,经过几天的昼夜兼程,赵炜终于看到了解放区的曙光。然而,他身上的国民党军服却给他带来了新的麻烦。

解放军战士发现了这个身着国民党军官服装的可疑人物,立即将他抓获。按照当时的规定,所有被俘的国民党军官都要被送去改造。

解放军战士发现赵炜的军衔不低,立即向连长和指导员报告。两位军官赶到现场后,赵炜只说了一句话:"带我去你们营部。"

为了慎重起见,连长答应了赵炜的请求。就这样,赵炜被一级一级往上送,最终到达了辽南军区。

在这个关键时刻,赵炜不再隐藏身份,他对着辽南军区司令员大声喊道:"首长,我是902号情报员,请您打电报到中共中央询问!"

辽南军区司令员深知我党在敌军内部有大量情报人员,立即向党中央发去询问电报。很快,党中央回电证实了赵炜的身份。

身份得到确认后,辽南军区派人将赵炜护送到中共东北辽东分局所在地通化。在这里,他受到了辽东军区政委陈云、司令员萧劲光的亲切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赵炜继续在情报部门工作,为国家安全事业默默奉献。1981年,他在国家安全部局级岗位上光荣离休。

离休后的赵炜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他奔波于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义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余热。

从黄埔军校的青年学子,到国民党军中的隐蔽战士,再到新中国的情报工作者,赵炜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他的故事,是无数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缩影,值得永远铭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