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配市场能再回到原来的黄金时代吗?非常笃定地告诉你:不会!
回顾汽车产业及相关行业,其发展路径是一个暴利消解的过程。所以说,未来除了个别的高科技产业,其他企业都会面临低增长时代。
低增长时代,中国不少汽配经销商仍停留在依赖产品红利的旧模式中,一旦市场下行,便陷入焦虑,茫然无措。
那么,低增长时代我们怎么做?是束手无策眼巴巴地看着生意被抢而望洋兴叹,还是想办法运用一些手段施展策略再抢回来?
其实,只要熟练掌握五大系统,无论市场如何内卷、下行,都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机会捕捉系统:精准把握时代脉搏
机会捕捉系统,即在内卷极致的情况下找机会。这个机会捕捉系统需要关注的面比较广,包括市场大环境和小环境。市场大环境到到宏观发展趋势、经济周期等;小环境是指我们现在所处的汽车市场环境以及后市场行业环境等。
理解大环境和小环境后,重点看行业里的头部企业,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因为头部企业的规模大,对市场的动向比较敏感,分析头部企业的“动作”行为可以辅助我们做市场判断。例如,我们看OEM企业发生什么变化了,再看车主以及修理厂需求端的变化,可以分析出汽配品类是如何演化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前20年的机会,约90%都是品类崛起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现在越来越少。当然,汽车后市场里还有很多品类演化的机会,包括行业法规的细微变化后大的品牌以及细分市场零部件的变化等,细细分析还是有很多巨大的机会。这就像我说的叫机会捕捉系统,这个系统能帮助你做对决定。
产品系统:全方位打造核心竞争力
当通过机会捕捉系统锁定机会和风口后,就要重新审视产品系统。产品与需求紧密相连,产品本质是流量和需求,产品是否刚需、高频、可被唤醒,以及复购属性如何,都直接决定收益规模。产品与流量的关系也不容忽视,不同产品天生具有不同的流量属性。
产品与城市的适配性也非常重要,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市场容量与需求特点不同,在县城销售需求小众的细单下件往往难以成功,因为城市流量规模决定了生意规模。产品在修理厂眼中的定义,即产品与客户的关系,影响着成交及持续成交。产品定位、老板IP定位以及公司定位,都要通过产品来切入,定位精准才能有效发力。此外,打造产品差异化,能提高经营效率,让每一个动作都发挥最大价值。
流量系统:突破获客困境,开辟增长新路径
流量系统核心在于解决“客从何来”的问题,其能力决定了生意的天花板。对于汽配行业而言,低成本获客至关重要,要善于寻找流量洼地,以极小的代价获取极大的成果。例如在广告投放上,若同行投入10万元广告费获得100万效果,而你仅投入1万元就达到同样效果,经营成果便会产生巨大差距。
地推和短视频是重要的流量获取方式。汽配行业相对比较传统,地推能力有待提升。短视频作为核心的低成本获客方式,潜力巨大,但市面上90%的企业短视频打法错误。要掌握低成本、批量制作短视频的方法,同时处理好抖音与视频号的关系。流量系统不仅要解决新客如何进来,还要思考老客户如何激活,让新老客户首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流量只解决了客从何来,但是流量不解决成交,要达成成交,就需要销售,即销售系统。
销售系统:深度挖掘成交密码,突破业绩瓶颈
销售系统是实现成交的关键环节。持续成交的秘密在于了解影响成交的行为,很多经销商没有意识到日常行为对成交的影响,比如每天发布的内容,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了成交。了解哪些行为能促进购买,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于促进修理厂的购买决策至关重要。
小城市和大城市在汽配销售的行为逻辑上也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销售策略。当销售业绩遇到瓶颈时,例如在小县城一年销售额始终徘徊在100万,想要突破到200万,就需要掌握突破方法。构建销售文化,加强销售培训,将员工培养成销售冠军,能够有效提升销售业绩。
管理系统:以人为本,优化成本与效率
管理系统是企业经营的最后一环,却常常被本末倒置。在企业流量不足、生意不佳时,过度关注管理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速企业衰败。管理的核心在于管人而非管物,先解决好机会捕捉、流量、销售等问题,稳定基本盘,再通过管理优化成本和效率。
管人方面,老板要合理分配精力,重点关注员工管理,将几个销售带起来比管理系统、库存更重要。提升领导力,塑造人格魅力,让员工心服口服,愿意主动付出,减少管理成本。学会给员工“画饼”,让员工看到希望,特别是对于如今个性鲜明的00后员工,有效的激励和引导至关重要。
总之,汽配商只要将机会捕捉系统、产品系统、流量系统、销售系统、管理系统这五大系统刻入脑海,反复实践,形成肌肉记忆,就能在面对经济下行和未来不确定性时,从容应对,稳固自己的商业版图。以系统之力对冲风险,才是汽配行业在新时代的破局之道。
注:本文仅代表老张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