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发起22起调查,印度已成最反华国家?马尔代夫总统访华,准备全面倒向中国?莫迪受辱,印度疯狂报复,马尔代夫认怂了?伊拉克准备驱逐美军,中东彻底变天?
印度为何会成为全球最反华的国家?
提起全球最反华的国家,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应该都是美国,因为近几年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华遏制措施,不但给中美关系造成了巨大损害,还让整个美国进入一种反华的政治正确之中,使美国两党都以自己对中国的态度更加强硬为荣。
而提起印度,很多人虽然知道印度对华态度不佳,但却并没有感受到印度像美国一样激进,只是将印度当成一个以超越中国为目标的竞争者,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但最新的一些数据却显示,我们对印度的固有印象存在很大偏差,在反华这件事上,印度做得或许比美国还要激进。
根据商务部中国贸易救济网的数据统计,2023年印度总共对中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调查,成为当年全球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而美国和欧盟分别以12起与9起分列第二、第三。与此相对应的是,2023年中国只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起了一次贸易救济调查。
这一数据对比表明,印度对中印贸易存在着很强的主观恶意。一般来说,对外国进行贸易救济调查主要是为了反制倾销,而中国一贯在双边贸易中遵纪守法,基本上不存在真正的恶意倾销,因此大多数国家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根本目的都是反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缩减自身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因此在与中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中,一个国家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次数越多,就说明该国缩减逆差的欲望越强,相应的反华倾向也就越强。

除了数据之外,一些实际案例也显示,印度正不断加大力度排斥中国。去年年底印度就发生了著名的vivo高管被捕案,12月23日时,印度执法部门突袭了中国vivo公司印度分公司的总部,并以“洗钱”的名义逮捕了包括一名中国公民在内的三名vivo高管,虽然最后这三人被印度法院允许保释,但其罪名并未洗脱。
去年较早时,中国科技企业小米也在印度遭到调查,并被印度政府以非法转移资金的名义施加了巨额罚款,这些实际案例都证明,印度存在着很强的反华倾向。

而印度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最反华的国家,与其一直以来的保护主义倾向有很强关系,印度国内一向都有着排外的传统,很多企业被印度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前往投资之后,会遭到印度地方的种种刁难,而后被迫离开印度市场。仅在2018年到2023年,就有559家外国公司选择结束在印度的业务,数量已经超过了印度新引进的469家,印度也因此而被称为“外资坟场”。
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之下,中印两国关系一旦紧张,本就具有保护主义倾向的印度自然会加倍反制中国,从而使其成为比美国在贸易层面上反华态度还要激进的国家。

对此,我们需要改变一些以往的固有想法,印度虽然现阶段还不能与中国正面抗衡,但长期来看,印度是一个发展潜力较强的国家,若是印度一直维持这种激进的反华态度,随着印度经济增长,印度给中国造成的损害会越来越大。
中国必须提前制定出相应策略,在印度发难时有所应对;中国国内的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向外部市场投资时,也要考量当地条件,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以避免某些国家的反华情绪,被转化成对中国的真正损失。

除了在贸易层面给中国带来损失之外,印度不断高涨的反华情绪还在另一个层面上给中国带来了损害,影响了印度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
这又涉及印度的另一个特性:区域霸权主义。自独立建国之后,印度就将自己视作英国殖民者在当地的继承者,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横跨南亚的“大印度”。为此,印度一直在干涉周边国家,只允许这些国家与印度保持密切关系,以达成长期控制甚至吞并的目的。
曾经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锡金,就因此而被印度吞并,如今的不丹、尼泊尔等印度邻国也受到印度的高度影响,或遭到印度控制,或因为印度的控制而与印度关系紧张。
但并非所有国家都甘愿受到他人控制,印度周边的马尔代夫,就不愿意成为印度的“后花园”,希望寻找自己的发展机遇。

为此,马尔代夫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根据中国外交部1月5日公布的消息,马尔代夫总统穆伊祖将在本月8日到12日访问中国,这使他成为近些年来首位在就任后没有访问印度就首先访问中国的总统。
马尔代夫当地媒体就在报道中指出,自2008年以来,每一任马尔代夫总统上任后都会将印度作为自己的首次出访目的地,但是去年11月上任的穆伊祖打破了这个惯例,先是访问土耳其,而后前往阿联酋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今又要访问中国,这很可能会引发印度的强烈反应。

实际上,印度政府对穆伊祖的这一行为确实相当不满,在1月4日被媒体询问对穆伊祖出访计划的评价时,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斯瓦尔就直接表示,马尔代夫应该想明白去哪里以及如何处理关系,显然是在威胁马尔代夫“识相一些”。
不过这种程度的警告对马尔代夫来说已经完全是不痛不痒,因为这已经不是穆伊祖头一回和印度对着干了。去年他上任之初,就公开要求印度撤离在马尔代夫的驻军,让莫迪政府大为光火;今年印度成功运用影响力干涉斯里兰卡,迫使斯里兰卡驱离中国科考船之后,马尔代夫又站出来表示“欢迎”中国的科考船,直接击碎了印度“南亚霸主”的形象。
这种现象也被外界解读为马尔代夫“亲中反印”,认为这是中国在印度洋与印度争夺影响力的胜利。

但其实,事情远远没有那么复杂,马尔代夫是一个旅游国家,在政治层面上一般不参与外部斗争,但是2020年以后,很多印度导致该国旅游收入下滑,但在印度控制之下,该国很难实现经济复苏,为了国家存续,马尔代夫只能尝试突破印度的控制,同其他大国建立友好关系,平衡来自印度的控制。
因此,马尔代夫和中国的关系不会上升到帮助中国获取印度洋地缘政治主导权的程度,两国的关系更多是互利共赢、各取所需。就连穆伊祖本人就曾经对外表示:我们不反对任何国家,也不亲近任何国家,我的政府将奉行“亲马尔代夫政策”。
在获得所需的政治平衡之后,马尔代夫自然也不会太过疏远印度,导致自身与印度的关系过度恶化,不久之前的“莫迪受辱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根据马尔代夫当地媒体《环礁时报》1月7日报道,马尔代夫政府在当天暂停了三位副部长的职务,原因是他们曾经在莫迪访问拉克沙群岛之后发表了一些“贬损莫迪的言论”。
而这件事的起因非常离奇,堪称是现实版的“蝴蝶效应”。
拉克沙群岛是印度南部、马尔代夫北部的一系列小岛,是印度最靠近马尔代夫的地方,莫迪在1月4日造访该岛,在岛上体验了浮潜与沙滩漫步,并录制了宣传视频。
莫迪的初衷是拉动当地旅游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他在访问全程以及宣传视频中都没有提及马尔代夫或中国,本身没有政治问题,但因为当时穆伊祖已经宣布访华,一些印度媒体就将莫迪到访拉克沙群岛解读为“莫迪正在反制马尔代夫”,是为了告诉印度和全世界,“即便不到马尔代夫,也可以享受一样的风光”。

一些看到热度的社交媒体活动家在看到这类报道后嗅到了热度,于是纷纷转推莫迪的视频,并附文嘲讽马尔代夫是“中国的傀儡”,正式将话题高度上升到了国家政治层面。
这引发了一些马尔代夫人的反感,这些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与印度展开骂战,骂战迅速升级,一些公众人士开始参与其中,最后,马尔代夫青年赋权部副部长希乌娜下场,贬损莫迪是“小丑”和“以色列的傀儡”,将此事变成了国家之间的政治矛盾。
事发后,马尔代夫行动非常迅速,该国外交部在7日的一份声明中就表明,马尔代夫政府反对以散布仇恨、消极的方式妨碍马尔代夫与其国际伙伴之间的密切关系;马尔代夫前总统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萨利赫也出面表示,印度一直都是马尔代夫的好朋友,马尔代夫绝不允许这种无情的言论对两国友谊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从整体角度看,印度在此事不断发酵升级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责任,但是马尔代夫方面还是为了维持与印度的关系稳定,独自揽下了所有责任,处置了己方官员,其中有避免影响自身旅游形象的考量,但更多还是为了避免和印度的关系恶化。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马尔代夫并不是真的想要“亲中反印”,而是想要获得与印度关系的新平衡,寻求自己发展的机会。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与马尔代夫之间的关系。未来,中国还会继续拓展与马尔代夫的合作,马尔代夫也可以借此形成新的政治平衡,降低以往束缚自己发展的桎梏,但印度的存在只会降低,而不会完全消失,中国仍旧需要面对印度为了维护自己区域霸权而施展的手段,以及马尔达夫为了维持与印度关系稳定而可能进行的取舍。我们要有提前的心理准备与预案,以免事发之时措手不及。

在印度洋上演一场复杂博弈之时,中东地区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6日报道,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在1月5日时正式提出了要求美军撤离伊拉克的相关提案。据他介绍,伊拉克希望成立一个双边委员会,同美方一起商讨以“打击恐怖分子”名义驻扎在伊拉克的国际联军撤离事宜。
而这个所谓的“国际联军”实际上主要由美军构成,包含了大约2500名美军。这些部队在结束反恐战争后就一直滞留在伊拉克,给当地安全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苏达尼为此强调,当前驻扎在伊拉克的国际联军已经完成使命,应该从伊拉克撤出,伊拉克政府对此有着“坚定和有原则的立场”,希望尽快确定双边委员会成立的日期,并利用该委员会规范联军从伊拉克最终撤离的程序

伊拉克总理的媒体顾问里比卡在六日接受采访时还告诉卫星通讯社,苏达尼在提出谈判要求时,也正不断监督本国武装部队的构成,以便为撤军后可能出现的变故做准备。
从这一措施中,我们能够看到伊拉克赶走美军的决心。而伊拉克突然做出这种决定,很可能与美国近期的一次激进行动有关。
在1月4日时,美国就空袭了伊拉克人民动员军总部,导致至少两人丧生,其中包括伊拉克民兵部队的一名高级指挥官,很可能是此次行动耗尽了伊拉克政府最后的耐心,令其正式提出谈判要求。
对此,美国很可能不得不同意,因为巴以冲突升级后,在伊美军的基地已经成为、各路武装分子的“打卡胜地”,频繁受到当地武装袭击,继续维持这些基地的存在,对美国来说已经是一件亏本买卖。

不过以美国一直以来的办事效率,这种谈判很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等到美军真正撤出伊拉克可能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但伊拉克不能因为步骤的繁琐而放弃驱逐美军,这是伊拉克真正脱离混乱、走向发展的第一步,只有恢复自己的全部主权,伊拉克才有机会重新成为一个正常国家,重新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