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篱脱恨晚,今始得真如。
豪气毫端发,闲情弦上抒。
微吟远即事,长啸散陈淤。
日夕一瓢醉,悠然陋巷居。
闲适(三里桥王新建)
王新建,男,1948年7月出生,武汉市黄陂区三里街邓畈村人。原籍黄陂蔡店双河村王家河,67年因修建梅店水库全家由陂北迁往陂南。老家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由于地薄田少人多,所以自古有外出务工或学手艺谋生的传统。解放前,王新建的父亲王礼朋和叔父王智朋兄弟俩就拜楚剧创始人之一的李武云为师,以唱楚剧为业。解放后,叔父王智朋进入黄陂楚剧团,父亲则继续跟随师父到武汉以及周边县市和邻近省市唱戏教戏。谦恭勤奋,加上多年舞台经验,父亲王礼朋不仅是生旦净末都能演的戏骨,而且编剧、导演及文武场地,一个人就可以搞定的全才。王新建老师从小听着父亲的戏词、看着父亲用毛笔编写剧本、绘些福禄寿禧等吉祥图案的中堂长大,父亲还常常将日常所见所闻编成顺口溜即兴而颂,长期的耳濡目染艺术熏陶,滋养少年王新建的情怀,文艺细胞也悄然增长。
读中学时,王新建老师又幸运的遇到热爱文学、会吹拉弹唱的段守华老师,他有幸得到段老师悉心指点,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并因文章写得好而加入学校宣传队,做些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等的宣传工作。文革停课期间,宣传队仍自编自演节目,到乡村和水库建设工地演出,还曾到姚家山部队驻地表演,大受部队官兵的欢迎和赞扬,这段非常时期的特殊经历,使王新建老师的写作、表演等才智得到加强提升,也获得丰富而愉悦的人生经历。
中学毕业后,曾在街道宣传队工作并成为骨干,王新建老师编导参演的节目,在当时的县级比赛中,还获过奖。后来又在三里桥邓畈中小学当过民办教师,教过的学生,有的现在也成为光荣的教师,有的成为优秀的艺术人才。
也是在当民办教师期间,王新建老师意识到书法对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自费参加了书法专科学校的书法研究班学习,加上长年潜心习写,春节时还热情为乡邻书写对联,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市、区级展览,多有作品被收藏,成为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黄陂区书协副主席(现为顾问)、武汉盘龙书协理事等。
王新建老师还坚持格律诗词创作,或日常见闻,或所思所想,王新建老师都以文字抒胸意,化为一首首古风诗词。其中一些诗作在中国作协刊物发表,还曾在中华诗词学会举办诗歌比赛中获奖,也在黄陂区举办的《老区行》、《交通之歌》等诗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加入武汉诗词学会、湖北楹联学会。其二胡器乐表演,也在黄陂金秋农民文艺汇演比赛中获奖。目前,计划将个人作品以《庸雍堂诗联墨荟草》结集出版。
不论环境的改变,不惧年岁的增长,学习的热情不减,书画诗词的创作不懈,怡情养生。另一方面,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承,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形成了良好的家风。王新建老师的三个孩子,也个个知书达理,热爱学习。大儿子王自翔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二儿子湖北大学毕业、三女儿长江大学毕业,现都成为各自单位骨干有用之才。
附:王新建古风诗词作品
望月
遐思秋空一雁过,寒影度银河。
忽听姮嫦语,羿郎今若何。
喜雨
泽涸日浮尘,百禾凋欲零。
雨来人不去,仰面沐甘霖。
双抢之夜
影壁树阑干,东楼歌舞酣。
可怜农汉妇,夜半捣衣衫。
七旬画竹自寿
一竹立崖巅,苍苍暮色斑。
挥鞭苔腐恶,投匕刺贪馋。
体曲轴心正,地穷天宇宽。
曾随苏武子,不屈走雄关。
戏题武湖诗社成立
长江古渡头,立社傲商楼。
只产诗词赋,不销盐米油。
问价本无价,同流拒合流。
贺财金匾弃,满壁墨龙游。
江苏昆山谒归有光像
娄江悼震川,笛里桂花残。
依旧清幽处,分明项脊轩。
几人瞻圣哲,何事饰雕栏。
文士固甘寂,高风胜代传。
纪念三八妇女节赠下岗女工
自立自尊尤自强,丹心铁骨史留芳。
鼎新革故洪波涌,家国无辞重任当。
游盘龙商墟遗址
龙湖寒水照征衣,滠畔马嘶角乱吹。
幸化玉戈为玉帛,殷墟留取鉴兴衰。
赠老诗人廖伯偕先生
湘水鄂山孕育情,葱茏文苑萃精英。
铜柯铁干浓阴布,老树著花畅晚晴。
游古门
山雕水绘自然师,秀色古门嗟览迟。
花依曲径拂人袖,松俟佳宾俯干枝。
逸鹤徘徊归岫谷,清溪缱绻恋林池。
粉霞碧瀑晚风里,歌舞乘酣乐酒卮。
偶成
漫道裁诗雕小虫,应须磨剑十年功。
五经读破才思竭,万里行穷望眼空。
唐主乱离称曲伯,梅生困厄衍词宗。
劝君惜取天殊赐,笔下终当有古风。
我们三里桥的狠人物。[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