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深处的眷恋:山东农村“请送爷爷娘娘”习俗中的家国情怀

雅青来看趣事 2025-01-31 18:12:35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在广袤的华夏大地,悠悠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沉淀下无数璀璨的文化珍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恰似那绵延不绝的山脉,是我们民族的魂,更是我们民族的根。而在春节这一盛大的传统节日里,传统文化的光辉愈发夺目,其中,山东农村地区除夕请“爷爷娘娘”与初二送“爷爷娘娘”的习俗,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古老而深沉的魅力,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与对先人的无尽追思。

春节,这个在中国人心中分量极重的节日,宛如一场盛大的情感盛宴,将亲情、乡情、对先人的缅怀之情等诸多情感交织在一起。在山东农村,过年请“爷爷娘娘”回家过年的习俗,宛如一根坚韧的丝线,紧紧地维系着家族的传承与血脉的延续,是中华民族不忘祖、不忘根的生动体现。它绝不是某些人眼中的封建迷信和文化糟粕,而是饱含着深厚情感与文化内涵的瑰宝。

年三十的午后,阳光洒在宁静的村庄,给每一户人家都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此时,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开始为请“爷爷娘娘”做准备。堂屋或客厅里,供桌庄重地摆放着,仿佛在静静等待着先人的归来。精美的家谱被缓缓展开,挂在显眼的位置,那上面记录着家族的兴衰荣辱,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记忆。供桌上,香碗整齐排列,一支蜡烛静静伫立,宛如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充满希望与团圆的日子里,人们怀着敬畏与虔诚之心,将对先人的思念与敬意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中午饭前,供品一一摆上。那贡品的数量,大多遵循着单数的传统,三、五、七样不等,每一样都饱含着后人的心意。五碗馍馍,白白胖胖,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五碗饭,热气腾腾,是对先人的悉心供奉;五碗菜,色香味俱佳,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还有那糕点,造型精致,散发着甜蜜的气息;水果,新鲜饱满,寓意着丰收与吉祥;糖块,甜蜜可口,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甜蜜。五双筷子,摆放整齐,代表着对先人的尊重;五个酒杯,满上美酒,酒香四溢,是对先人的深情厚意。这一切,不仅仅是物质的供奉,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后人对先人的感恩与怀念。

待太阳渐渐西沉,暮色笼罩大地,那是请“爷爷娘娘”的时刻到了。人们手持三支香,迈着庄重的步伐,走向村头地边。一路上,微风轻拂,仿佛是先人的指引。到达目的地后,鞭炮声骤然响起,噼里啪啦,打破了傍晚的宁静。那鞭炮声,是对先人的热烈欢迎,也是对新年的美好祝福。纸钱在风中燃烧,化作灰烬,带着人们的思念飘向远方。人们面向逝去先人的墓地,口中念念有词:“爷爷娘娘回家过年啦!”那声音,饱含着深情与期待,仿佛在呼唤着先人的归来。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天地间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家族传承的力量与亲情的永恒。

请回“爷爷娘娘”后,家中顿时充满了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气息。香碗里,香烟袅袅升腾,仿佛是先人与后人之间的桥梁。人们不时地为“爷爷娘娘”上香,尤其是在年三十到初一早晨,那香不能断,因为它代表着家族的香火不断,传承不息。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而此时,供桌上的“团圆火烧”,静静地散发着香气,它代表着团圆与和气,是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许。“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即使先人已逝,但他们的精神仿佛依然与家人同在,守护着这个家。

年初一的凌晨,当第一缕曙光还未照亮天空,整个村庄还沉浸在梦乡之中,人们便早早地起来,煮上五碗水饺,供奉给“爷爷娘娘”。水饺,形似元宝,寓意着财富与吉祥。人们怀着虔诚之心,将水饺摆在供桌上,为“爷爷娘娘”烧纸钱,磕头拜年。那一个个深深的磕头,饱含着对先人的敬意与感恩,是对家族传承的坚守。在这一刻,人们仿佛与先人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诉说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分享着生活的点滴。

时光匆匆,转眼间到了年初二的早晨。太阳还未升起,大地依然一片寂静,送“爷爷娘娘”的时刻悄然来临。人们早早地起床,煮好水饺,供奉给先人。然后,将写有先人名字的亡树小心翼翼地放在传盘里,端着传盘,迈着沉重的步伐,前往墓地。一路上,心情格外沉重,仿佛是在送别最亲的人。到达墓地后,人们将亡树烧掉,看着那升腾的火焰,心中满是不舍。随后,磕头送行,每一个头都磕得那么用力,那么深情。鞭炮声再次响起,那是对先人的最后告别,也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这一习俗,在山东农村地区已经传承了五千年之久,历经岁月的洗礼,却始终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曾遭受过误解,被称为封建迷信,甚至在“破四旧”的疯狂岁月里,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然而,它就像一棵顽强的大树,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的土壤之中,无论遭遇多大的风雨,都未曾中断。它见证了无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山东人的记忆与情感。

这一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对先人的敬重与感恩。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于追逐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的寄托。然而,山东农村地区请“爷爷娘娘”的习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一种对家族情感的执着。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过的先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习俗,都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山东农村地区除夕请“爷爷娘娘”与初二送“爷爷娘娘”的习俗,就是这样一种珍贵的记忆,它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岁月的长河中传唱不息;它像一幅绚丽的画卷,描绘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它更像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

让我们珍惜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习俗,让它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传承这一古老的习俗,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与对先人的追思永远铭记在心。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鲁源写于2025年1月30日 年初二送走“爷爷娘娘”之日

0 阅读:0

雅青来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