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授衔时,3000多名老红军无法参与评衔,毛主席特批:红军不下校

吴平 2024-10-06 19:55:38

1945年的时候,苏联红军到我国东北来了。为了让中苏两边办事方便些,咱们党搞了一次不是很全面的授衔。像彭真、陈云他们被授予中将军衔,伍修权被授予少将军衔等。

解放战争开始之后,这些军衔就自动作废了,没什么实际意义了。1950年的时候,当时担任总干部部部长的罗荣桓在一次谈话里提到,总干部部得准备评定军衔、授予军衔的工作。

没过多久,朱总司令就要在会议上着重指出,得建立军衔制度。

当初我军评衔的时候,因为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我军好多军衔制度都是照着苏联的制度来的,但这不是最终决策。有关部门参考了朝鲜军衔,再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制定出6等21级的军衔制度,可这也还不是最终决策。

一直到1955年初的时候,经过全国人大表决,我军正式确立了军衔制度,这个制度分为6等19级。

最高的级别是大元帅。有关部门决定,毛主席应当被授予大元帅衔。可毛主席知道这事儿以后,觉得自己要是穿上军装,做群众工作就不方便了,所以就拒绝了。而且,毛主席还提议,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别参加授衔了。这样一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人都没参加授衔。

罗荣桓马上就要被授予元帅军衔了,他一回到家就跟夫人讲:“要给我元帅军衔的话,我可不能接受。”接着,他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里说:“我参加革命的时间不长,对革命的贡献也不大,给我授元帅衔实在是受之有愧……”

毛主席批示不同意。为啥呢?因为毛主席心里清楚,不管是抗战的时候,还是解放战争那会,罗荣桓的贡献都特别突出。简单来讲,要是没有当初罗荣桓带领的山东八路军,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四野大军了。而且啊,罗荣桓还是咱们军队里搞政治工作的优秀代表呢,他就应该被评为元帅。

在评衔的时候,相关部门碰到了一个比较难办的事儿。在军队里有3000多名老红军呢,因为文化水平低还有很多别的原因,不能参加授衔。相关部门拿不定主意,就把这事儿往上汇报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同意特批:“红军不下校。”这意思很明白,只要是老红军,最低也得授少校衔。作出这样的特批,在部队里没一个人不服气的。

都知道,1927年的时候,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到了井冈山,建了咱们军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那时候部队就叫红军了。打这以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好几十个地方都有红军队伍了。

敌人围剿红军,红军多次打破敌人的围剿,后来还不得不长征,翻雪山、强渡大渡河、过草地。有这样经历的人,20多年后却不能参加授衔,这怎么都说不过去。

毛主席特批红军不下校,原因就在这儿。咱们现在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和当年是一个意思。这些老红军战士啊,那可都是咱们军队的宝贝呢,授予他们至少少校军衔,这也是他们应得的呀。

1955年那次大授衔,一共产生了好几千位将军。在这些将军里,有12位是因战争致残的。像元帅刘伯承眼睛有伤残,还有彭绍辉、贺炳炎是独臂上将,余秋里、晏福生是独臂中将,钟赤兵是独腿中将,童炎生、左齐、彭清云、陈波、苏鲁是独臂少将,谢良是独脚少将。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传奇经历,向老兵致敬!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