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丘斜塔
虎丘斜塔又称“云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虎丘山上,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初建时为木塔,后毁。现存虎丘塔始建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是一座仿木结构阁楼式砖塔,为宋代长江流域砖塔的典型代表。
塔身七层,高47.7米,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外回廊连通,设计精巧,工艺精湛。
虎丘塔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自明代起就向西北倾斜。经测量,现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被称为“东方比萨斜塔”,但实际上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要早200多年。
2、绥中斜塔
绥中斜塔又名“前卫歪塔”、“瑞州古塔”,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前卫镇塔根胡同内,根据其建筑风格判断应为辽代中前期所建,但因缺乏史料依据和碑碣出土,具体时间仍是个谜。
绥中斜塔是一座实心密檐式砖塔,石筑塔基,砖砌塔身,分三级呈八角八面形,每个侧面宽2米。塔身有砖刻佛像、花纹、狮子头等精美图案,刀法精湛,线条清晰,塔身上原有的飞天砖雕、佛龛中的佛像都已无存。
现存绥中斜塔高约10米(顶部残缺),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其倾斜度超过了中外任何一座斜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落成3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斜塔”。尽管历经多次地震与洪水侵袭,该塔始终斜而不坠、歪而不倒,素有“怪塔”之称。
3、护珠斜塔
护珠斜塔又称“护珠宝光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中峰,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 年)。相传塔里曾藏有舍利珠,夜间闪耀光芒,故而得名“护珠宝光塔”。
护珠斜塔为砖石结构,七层八角,高18.82米。因有人在砖缝中发现宋代元丰钱币,拆砖觅宝,使其底层西北角的砖身被拆毁,形成一个直径约 2 米的大窟窿。
护珠斜塔塔体坐落于两种基础之上,一半在山体基岩上,一半在石碴上,地基情况变化大。加上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 年)的一场火灾,烧去塔心木、扶梯、楼板等,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截至 2015 年,塔身向东南偏离中心 2.28 米,倾斜度7.10°,倾斜程度远超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因此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成为上海的一大奇观。
4、归龙斜塔
归龙斜塔又名“镇龙塔”、“镇海宝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坐落于左江中心石头岛鳌头峰上,始建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原为三层,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 年)加建两层,成为五层八角形楼阁式砖塔。
塔底直径约5米,塔总高23.28米,塔身通高约18.28米,塔腔为八角形。一层设正门、侧门和1窗,以上各层设窗2个,各层用菱角砖和挑檐砖叠涩出短檐,八角攒尖顶,葫芦形塔刹,各角挂有铁质风铃。
归龙斜塔塔身向西南方向倾斜1.41米,倾角 4º24′64″。其倾斜是建塔工匠在建塔时考虑到江心风力、水势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设计的,这种设计使塔重心落在西南面,形成对西南面来水冲击的迎击姿态,增强了塔身抗击自然冲力的能力。
5、玉泉斜塔
玉泉斜塔又称“玉泉寺铁塔”、“如来舍利宝塔”、“千佛塔”,位于湖北省当阳市覆船山东麓玉泉寺门前,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由玉泉寺僧务本禅师领工铸建,是一座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特色的铁塔。
玉泉斜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高约16.9米,为八角十三级的仿木式阁楼结构,塔身内部是砖石,外部是铁皮,整体重量高达26吨,塔上铸有2200多尊栩栩如生的佛像,故而得名“千佛塔”。
玉泉斜塔由于内部结构年久老化,东北地基下陷等原因,曾向东北方向有所倾斜,倾斜角度约5度。铁塔内壁的砖石风化严重,铁皮也锈蚀严重。1993年,文物保护部门对其进行了拆解组装修复,用铁箍进行二次加固等处理,修复后的铁塔不再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