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同学错哪儿了?
何同学翻车了。
那个当年刷爆互联网的5G视频,让他乘着时代的快车,登上头部数码博主的行列;
凭着高精度,快节奏,思维跳跃的视频风格,让他的视频成为年轻人非常喜欢的风格。
5G视频时,他还是一名大学生。
作为一个“还没有足够多社会化经历”的年轻人,忽然就火起来了;
他的共情能力,他对自己身份的定位,他对自己吃这碗饭需要拿出什么样的姿态,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或许还不太了解。
他翻车的原因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看到了。
将“自己讨好型人格”的特质与“当面拒绝网约车司机的好评请求”直接挂钩;
认为这种行为,放大了自己的勇气,缓解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我想,直到现在,直到这件事成为各大平台的热搜,何同学依然困惑:
“我只是说了自己想说的,我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我只是想打破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困惑,为什么大家要攻击我呢?”
何同学到底错在哪里?
我跟大家举个例子:
你去外地旅游,去某个饭店吃饭。
吃完饭结账离开,老板笑着跟你说:“吃好了下次再来哈”
“要是觉得味道还不错,麻烦您给个好评哈”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说:“好的好的”。
转身就走。
老板是客套话,而顾客是否好评,其实并不妨碍老板接着跟下一位顾客说同样的话。
如果你当面拒绝老板,你说:
“抱歉,我不想打。”
就像亲戚朋友来你家做客,你跟对方说:
“有空的时候常来坐坐哈”。
亲戚朋友跟你说:“抱歉,我不想来。”
他错就错在,将自己的困惑,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简单理解为:
“只要我拒绝了服务行业人的请求,就代表我进步了,锻炼了我的勇气”。
这是最大的错。
换个角度讲:
他作为一个全网粉丝体量巨大的“自媒体头部作者”,算是一个“公众人物”;
他向外界展现的一切,都将引起大量门下走狗的效仿。
别的视频创作者,模仿他的行为,不断拒绝服务行业人员的请求;
他的粉丝,也在模仿,也在如此做。
久而久之,必将引起两个群体之间的对抗与矛盾。
举个例子:
你是网约车司机,你每天开十几个小时的车,你很委屈;
上一个乘客喝多了酒,无缘无故给你差评;
这次来了一个年轻乘客,你一路上开车稳,速度快,车内整洁,到达目的地后,你跟乘客说:“如果您觉得满意,希望您给个好评,谢谢。”
乘客拿着手机一边录像,一边轻飘飘地说:
“抱歉,我不想。”
你一天压抑的火气,瞬间就上来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所以公众人物,体量大的媒体人员从业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谨小慎微,都要用心揣摩,都要反复打磨。
什么能说,什么能做,会有什么结果?
这是最基本的操守。
想吃这碗饭,你就要遵守这个规则。
不要将你个人的情绪,过多袒露在公众的视野面前;
你要知道,无论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都将引来无数人的揣摩,猜测,评论或攻击。
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网约车司机对比,他是“强势的一方”,网约车司机是“弱势”的一方;他完全可以维持表面的客套,而不是将对方钉在羞耻心的位置。
除非,对方一路上开车数次违规,还影响到了你的基本权利,你的反驳,你的投诉都是合理的。
但如果对方可圈可点,你只是为自己的情绪,为讨好型人格“找一个弱者练手”,无疑会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反感。
谁的父亲,谁的母亲,又是谁的孩子,或许此刻正开着网约车忙碌。
-02
欺下与媚上
君还记得当年在西湖,面对库克的媚上,讨好,土味情话脱口而出的场景吗?
君还记得在每个视频背后,跟网友们要一键三连的场景吗?
“欺下媚上”,有些尖锐。
但说“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大家更容易理解。
人都是双标的。
为什么在库克面前,表现得极尽卑微,姿态讨好,一切以对方为主导?
为什么说起“土味情话”来,丝毫不觉得尴尬?
因为对方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而自己在对方面前的角色,或许就是另一个“网约车司机”。
那为什么面对网约车司机,自己却意识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给予基本的尊重?
再换个角度讲:
倘若这个网约车司机人高马大,体型壮硕,长相跟“二蛋叔叔”一样“凶神恶煞”,你猜他会怎么选?
这是人的本能,是人性。
真正锻炼勇气,锻炼讨好型人格的行为是什么?
从来不是跟每一个人都保持拒绝,也不是拒绝每一个外界的请求。
而是,站在什么位置,就有打破什么的勇气。
如果何同学跟库克坐在一起聊天喝茶时,能提出网友们针对苹果的建议,这就是勇气;
如果他坐网约车时,能够感慨网约车司机的困境,那他也是勇气。
打破“不公平”,是勇气;
打破“弱的人”,是仗势欺人。
留给何同学的机会还有吗?
有。
自己去当一周网约车司机,全程直播,或许还能挽救这次“翻车”。
再聊个题外话:
讨好型人格,本质上就是“高敏感低自尊人群”,我从来不建议这类人过多向外界袒露自己,展现自己;很多时候,你适当减少说话的频率,减少分享,才是对自己的保护。
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