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同于西方,在西方而言,血统纯正,贵族姓氏代表了一切。
一个奴隶出身的人,哪怕他有逆天的能力本领,在贵族老爷的眼里也摆脱不了一个奴字。
但在中国可就大不相同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改朝换代,立国称祖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论血统,人人皆是炎黄后人,若说姓氏尊贵,谁不是从那八姓中衍化而来的?
历代以来,中国的农民起义接踵不断,凡是王朝末期,都会有不堪忍受剥削的人揭竿而起。
所谓是登高一呼,天下皆反。
要说到农民起义,其中有一个势力相对其他同行来说,实在是显得有些“奇葩”。
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竟然有着这么一条规定:不准夫妻同宿。
对此,英国人提出了质疑:不准睡在一起,怎么繁衍后代。
杨秀清的回答,到现在仍然被视为笑柄。
01太平天国
说到太平天国的奇葩规定,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先去了解一下,这个太平天国究竟起源于何处。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线,大约就是在清朝末期的咸丰年间开始爆发,一直到同治时期才彻底平息。
同样,掀起这次规模浩大的起义运动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不是什么地主豪强。
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第秀才,洪秀全三次科举,皆是名落孙山。
这在古代来说是十分正常的一种现象,要知道,古代科举比之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那可是残酷的太多太多了。
在科举考试中,洪秀全蹉跎了青春年华,考试的失利让他一度变得颓废,几乎沦为一个废人。
十年寒窗,只为那一朝中举,可屡战屡败却犹如一记大锤砸在了洪秀全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但偏偏就在这种时候,一本书就像是划破黑暗的一缕晨曦,照亮了洪秀全原本已经变得黯淡无光的人生。
《劝世良言》本来是基督教一本引入入教的劝导手册,不过其中新颖的思想却让洪秀全联想到了很多。
一条崭新的道路似乎在他眼前缓缓铺开,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已非当日之中国。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在洪秀全的脑中生根发芽,愈发变得不可收拾起来。
为此,洪秀全先是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摒弃数十年苦读的孔孟之言,转而投入上帝的怀抱。
洪秀全很快就在民间把他的名气打了出去,始一在金田起义,就已经从者云集。
时势造英雄,彼时的清廷已是疲软不堪,外患不断。
不平等条约压迫下的巨额赔款,最终却都落到了无辜的老百姓身上。
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洪秀全的登高一呼自然就得到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支持。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洪秀全所提出的口号:“人人平等。”
平等啊,这两个字在封建社会出现的频率可不算高,特别是在清朝文字狱的恐怖政策打压下,更是几十年难得一见。
儒家的礼教思想在中国已经推行了两千余年,上下尊卑,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早已是深入人心。
且就不论两种思想孰优孰劣,但起码而言,洪秀全的这句口号为他夺得了大批的拥护者。
其次一点,洪秀全还假借宗教手段,对外宣称自己为上帝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
这个方法和假借帝王之后的噱头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就是拉大旗作虎皮,虚张声势罢了。
但偏偏老百姓就吃这一套,满清禁锢民众思想的政策,终于是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上。
当时的民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再加上社会生活又十分黑暗,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祈祷着一个大救星,能够把他们拉出火坑。
洪秀全的这个大旗树的正是时候,可谓是顺应民心民意。
得民心者得天下,太平天国很快就占据了清廷的半壁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腹心之患。
02奇葩规矩
占据半壁江山之后,洪秀全等一干太平天国中的高层人物,就开始不思进取,每天都忙着争权夺利,自相残杀。
不得不说的是,太平天国提出的人人平等的思想,确实是一种十分积极的进步思想。
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平等。
这是世界的定律,也是人类社会的现状,单凭一个洪秀全是无法改变的。
更何况,洪秀全说白了也不是真正的救世主,用野心家和投机家称呼他要更为合适一些。
当然,翻遍五千年史书,真正是为国为民去争那江山的人,屈指可数来又有几人呢?
洪秀全的个人能力和心胸格局,比起真正的开国帝王来说,还是小了许多。
刘邦虽说从头到尾都是一个痞子,但他会用人,能用人,且关键时候分得清楚,谁能杀,谁不能杀。
朱元璋开局就只有一个碗,但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火烧庆功楼,不也是在底定天下之后吗?
洪秀全的水平能力就差得许多了,刚一攻占下金陵,就迫不及待地称皇称帝。
就拿他定下的夫妻不能同宿,男女不能私自见面这一条来说,就显得他十分的可笑。
所谓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男女之情是最基础的人伦道德关系,不要说洪秀全真是上帝的二儿子,就算是上帝本人,也根本禁止不了这样的情感。
英国人对这条规矩也很好奇,当时的东王杨秀清就解释说,这都是为了控制男女私情,防止尴尬之事的发生。
这同样是人人平等这句口号下的衍生品,为了追求绝对的平等,就只能禁止男女之间私下见面。
杨秀清还宣称,就算是夫妻之间,也必须经过上帝的许可,方能见面。
说来可笑,这种规矩只针对下层的百姓和士卒,太平天国的高层却可以左拥右抱,纵情酒色之间。
这种手段充其量也只是愚民的工具而已,上层人物根本就不会去遵循,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又因其荒诞不经,故而至今仍然留作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