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撰成《金猴宗师》,回忆父亲六龄童的戏曲人生

邦立看历史 2024-01-23 13:16:06

在浓厚的戏曲氛围中成长的六小龄童,肩负着深沉的艺术传承。2024年,正值他的父亲——绍剧宗师六龄童诞辰百年之际,六小龄童以一部名为《金猴宗师》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一段跨越世代的戏曲传奇。这本书不仅是对六龄童戏曲人生的回顾,更是一次深情的家族记忆的追溯。

从六龄童六岁登台的稚嫩初露,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辉煌巅峰,再到戏曲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每一步都昭示着绍剧艺术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递。但在这光辉的舞台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艰辛与挑战?

一、初露头角的章氏猴戏

在浙江绍兴,一个以戏曲著称的古城,六龄童的戏曲之路在这里缓缓展开。六岁时,他跟随家族踏入戏剧的世界,这一年,他首次登上舞台,用稚嫩的声音演绎着中国戏曲的经典角色。那时的绍兴,巷弄间常回荡着戏曲的梆子声,这些声音伴随着六龄童的成长,成为他艺术生涯中最初的启蒙。

六龄童的父亲,作为章氏猴戏的创始人,不仅是他的父亲,更是他的艺术导师。从父亲那里,六龄童学到了戏曲的基本功和表演的精髓。他在父亲严格的指导下,日复一日地练习,从基本的身段、步法到复杂的唱腔,逐渐磨练出自己的表演风格。

1947年,是六龄童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与堂兄七龄童一起,将绍剧《西游记》带上了上海的舞台。这是一次为了谋生而推出的新剧目,却意外地成为了章氏猴戏的里程碑。在上海老闸大戏楼的舞台上,六龄童扮演的孙悟空,以其生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在这部36本连台本戏中,六龄童的表演充满了活力和创造性,他巧妙地将戏曲中的身段和武术动作融入角色中,使得孙悟空这一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他的演出不仅展现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角色的独到见解。

这次演出不仅为六龄童赢得了名声,更标志着章氏猴戏的正式诞生。

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辉煌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出成为六龄童艺术生涯的一个高峰。这部剧目,源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在六龄童的演绎下,孙悟空这一角色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拍摄下,这部戏曲电影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更是远播海外,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在这部电影中,六龄童的表演细腻而充满张力,他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透露着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在与白骨精的对抗场景中,他的武术动作既符合戏曲的传统风格,又融入了创新的元素,使得整个战斗场面既惊险刺激又富有艺术美感。

这部电影的成功,让六龄童的名声大增。1960年,电影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荣获最佳戏曲片奖,这是对六龄童演艺成就的极大肯定。更为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也标志着绍剧,特别是章氏猴戏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为这部剧题词:“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首诗不仅赞扬了孙悟空的英勇,也象征着绍剧猴戏的精神——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前行,清除万难,展现出绍剧猴戏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此外,周恩来总理也对这部剧表示了高度评价。1957年12月15日,他在上海陪同缅甸国宾观看了《大闹天宫》的演出,并亲自上台接见了六龄童及其次子小六龄童。这不仅是对六龄童个人的认可,更是对绍剧艺术的高度认可。

三、章氏猴戏的发展与创新

随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成功,六龄童不仅在艺术道路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更承担起了传承和发展章氏猴戏的重任。在继续演绎传统绍剧的同时,六龄童始终不忘探索和创新,使章氏猴戏在继承中焕发新生。

六龄童的创新之路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表演风格上,他不满足于传统的模式,而是将更多的现代元素融入其中。他在保持绍剧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具动感和现代感的表演元素,使得章氏猴戏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其次,在技艺传承方面,六龄童注重对后辈的培养。他在浙江绍剧院任院长期间,积极推动绍剧的教学和普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绍剧演员。他不仅将自己的艺术经验无私传授给年轻演员,还鼓励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得章氏猴戏在新一代演员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戏曲创作上,六龄童也展现了非凡的才华。除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还参与了多部绍剧的创作和改编,每一部作品都力求创新,既保留了绍剧的经典元素,又加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这些作品在当时的戏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进一步巩固了章氏猴戏在戏曲界的地位。

六龄童还非常注重将绍剧和章氏猴戏推向国际舞台。在他的推动下,绍剧走出国门,参加了多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他本人也多次赴海外进行演出,用自己的艺术魅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风采。这些国际交流不仅提升了绍剧的国际知名度,也使得更多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金猴宗师》的深情回忆

《金猴宗师:我的猴王父亲六龄童》的出版,是六小龄童对父亲六龄童艺术生涯的深情致敬。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六龄童从艺以来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从他艺术生涯的起步到成为绍剧界的翘楚,每一章节都充满了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对父亲的敬仰。

书中首先回顾了六龄童的艺术起源。出生于戏曲世家的他,六岁便踏上舞台,那时他的演出虽然稚嫩,但已显露出不凡的艺术天赋。随着岁月流转,六龄童在父亲和其他戏曲大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磨砺出了自己独特的舞台风格,特别是在扮演孙悟空这一角色时,他的表演既传神又新颖,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书中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成功进行了特别的描述。这部作品不仅使六龄童的名声达到顶峰,也成为绍剧走向全国乃至国际的重要里程碑。六小龄童在书中细致地描绘了父亲在拍摄过程中的专注和努力,以及这部作品在当时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

除此之外,六小龄童还在书中讲述了六龄童对绍剧艺术的不懈追求。他不仅在舞台上呈现了绍剧的精髓,还在幕后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绍剧艺术的发展。六龄童在任浙江绍剧院院长期间,致力于绍剧的传承和普及,培养了众多戏曲新星,为章氏猴戏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六龄童在个人生活中的点滴。他虽然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私生活中,他是一个温和、低调的人。他对家人充满爱护,对朋友忠诚友好,生活中的他和舞台上的他形成了鲜明对比。

五、世代传承:章氏猴戏的未来

在《金猴宗师》一书中,六小龄童不仅回顾了父亲六龄童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展望了章氏猴戏的未来。作为章氏猴戏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六小龄童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即传承并发扬章氏猴戏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书中详细记载了六小龄童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继续推广和发展章氏猴戏。他在国内外的演出中,不仅忠实地再现了传统的章氏猴戏,还不断尝试融入新的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他的努力使得章氏猴戏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观众的喜爱。

除了在舞台上的表演,六小龄童还积极参与戏曲教育和普及工作。他在多所学校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向年轻一代传授戏曲的魅力和章氏猴戏的精髓。他强调,只有让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门古老的艺术,章氏猴戏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

六小龄童在书中还提到了他对未来章氏猴戏的设想。他希望通过现代科技,如数字媒体和网络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章氏猴戏。他认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传播传统艺术,可以让章氏猴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六小龄童也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他的这些努力使得章氏猴戏不仅在国内受到重视,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最后,书中展示了六小龄童对章氏猴戏未来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虽然自己和父亲六龄童为章氏猴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努力,但未来的路仍然漫长。他希望更多的年轻艺术家能够加入到章氏猴戏的传承中来,共同推动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发展。六小龄童的这些思考和努力,不仅是对父亲的致敬,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