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还有两个月就要过年啦!
每逢过年回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村里那些上过大学的,不管是大专、本科还是读到研究生的,一回家过年就变得特别低调、安静,基本上不怎么出门社交。而那些早早出去打工的朋友呢,就显得特别高调,开着车到处逛,隔几天就找人喝酒聊天,去邻居家串串门。
这到底是为啥呢?

独家:乡村集市
高学历者的“安静”在外读书的大学生或者毕业生,过年回到村里时,常常会感到一种“疏离感”。
这是因为他们和村里人的思想都不在一个频道上,简单来说就是三观不同,根本聊不到一块去,即便是聊也没有共同话题。
他们平时习惯在手机上浏览新闻,关心的是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工作机会,以及在单位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比较“高大上”的话题。但村里人则更关心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比如今年的玉米价格涨没涨、你的工作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啥时候结婚生娃之类的家长里短。
对这些话题,大学生们往往不太感兴趣,也不想多聊,于是只能礼貌性地笑笑,或者干脆就不出门,免得尴尬。

反观那些早早就外出打工的人们,过年回村后更多的是“归家感”。
他们多数人都没读太多书,早早就去了北京、深圳、苏州等地的工厂、建筑工地或者服务行业工作。虽然年纪不大,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村里的老一辈很像:20多岁家里早早就给他们安排了相亲,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一天天过着。
所以,他们的想法、生活方式都和上一辈人差不多,和村里七大姑八大姨也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聊,无非就是赚钱养家、财米油盐那点事。
对他们来说,老家就是他们的地盘,亲朋好友都在这里,大家互相帮助。

其实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春节过年回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能聊得来就多聊,聊不来也没关系,你得明白一个道理:别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也别小瞧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