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是贾琏的乳母,这个身份,在贾府的奴仆阶层中,算得上是极有体面的存在,而如果你的奶儿子又是个管家身份,是个能干的子孙,那你就更是可以后半生无忧了。
贾琏这个人,虽然私生活有点乱,但做事为人还是比较靠谱的,至少跟贾府其他子孙比起来,他不要太突出了,不然也不会被叔叔贾政请过来帮着管家。
再加上,贾琏的妻子可是王熙凤啊,王熙凤出身于金陵王家,既是邢夫人的儿媳,又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所以作为贾琏乳母的赵嬷嬷,她的身份有多体面,可想而知了。
这个身份,如果放到其他奴才身上,比如李嬷嬷,比如王善保家的,可能早就作威作福起来了,因为她有资本啊,她有功劳啊,谁敢说什么?
但赵嬷嬷并没有,她不仅没有,甚至为了两个儿子的工作,还要反过来求贾琏,求了贾琏没用,不得已才去求王熙凤。
按理说,她完全可以拿出乳母的身份来,甚至可以像李嬷嬷那样,只要不如意,就把自己的“尚方宝剑”祭出来,到处诉苦说自己的功劳和苦劳,进行道德绑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可赵嬷嬷在为儿子谋差事的过程中,没有说过一句不合适的话,没有一句倚老卖老的话,更没有一句仗着功劳骑在主子头上耍威风的狠话,而是心平气和地,拉家常似的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因为赵嬷嬷是个活得非常通透的人,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再尊贵再体面也是奴才,也是主子抬举她,她才有了今天。她的所有体面,都是主子给的。
赵嬷嬷从来没有仗着功劳去要挟自己的奶儿子,逼着他给自己好处,给两个儿子安排工作。因为她自重自知。哺育主子是她作为乳母应尽的职责,谈不上功劳,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荣耀。
她能顺利完成工作,不被主子嫌弃、责罚,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敢去邀功讨赏呢?
再看看宝玉的乳母李嬷嬷,那真是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那点“功劳”,见个人就要“诉苦”,好像觉得自己哺育了主子,主子这一辈子都欠她的,她吃了用了主子的任何东西,都是应该的。
这哪里还是乳母,简直就是一尊瘟神。其实比起赵嬷嬷,李嬷嬷已经占了太多便宜,自己的儿子很早就被安排到宝玉身边工作,自己也见天地占各种小便宜,就这宝玉都忍了。
你再看看赵嬷嬷,她似乎从来没有找贾琏办过事,也没有偷嘴占便宜,更没有逢人便说自己哺育少主子的“功劳”,因为她知道,那根本不是“功劳”,而是乳母的本职!
直到两个儿子大了,也要谋个差事有个立身之本了,赵嬷嬷没办法,才不得不去求贾琏,可通过贾芸求职的经历我们知道,安排工作这一块,贾琏争不过妻子王熙凤,所以赵嬷嬷求了几次都没结果。

就这样,赵嬷嬷也没有任何埋怨,而是找个合适的机会,向王熙凤说了这事儿,凤姐多会做人啊,当即就答应了赵嬷嬷,而且很快就给两个奶哥哥安排好了差事。
凤姐能爽快地答应,可不只是看贾琏的面子,而是赵嬷嬷这个乳母确实可敬。大概除了为儿子谋差事这件事,赵嬷嬷此前从未求过琏凤夫妇什么事,因为对她来说,只要能安享晚年就知足了。
对赵嬷嬷来说,她的工作完成了,她退休出去养老了,贾府当然不会亏待她,所以如果不是两个儿子长大了,要找工作了,以她的为人,只要有口吃的,有避雨挡风之所,她永远不会去找琏凤夫妇要什么东西。
如果像李嬷嬷那样争吃争喝,倚老卖老,到处骂人,那不仅是在给自己的主子找不痛快,也是给自己没脸,如此讨人嫌的人,是谁都会打心里看不上吧?所以那句话说的好,尊重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的。
别说哺育贾府后代只是乳母本职,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功劳,即便那是了不得的功劳,就像焦大曾经把主子从死人堆里背了出来活了命那样大的功劳,那又如何呢?荣耀永远都会过去啊,未来你的人品才是你能立足的硬通货啊。
很多人为焦大鸣不平,其实贾府的几代主子对他都还不错,只是焦大没有认清现实,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一味地吃酒,吃醉了就骂人,就这样,贾珍都没有撵他走,这还不够吗?
赵嬷嬷是能认清现实的人,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即便做的再好,也都是过去式了。如果她总是拿着过去的一点所谓的功劳找贾琏和王熙凤要东要西的,甚至各种诉苦,你觉得琏凤夫妇还会那么待见她吗?

书里可明明白白写着,赵嬷嬷来了之后,琏凤夫妇忙着让酒,又让她上炕坐,这样的待遇完全就是把她当成了自家的老人一样对待,而且显然不是做样子,而是真心实意的敬她。
但赵嬷嬷知道自己的身份,主子敬她,喊她一声妈妈,这就够了,她知足了,说明主子心里有她,没忘了她,但她不能真的蹬鼻子上脸,那样的话就失礼了,也就不是她赵嬷嬷的为人了。
所以她执意不肯上炕,而是在炕沿下的一个小杌子上坐下来,这是平儿早就准备好的,由此可知,赵嬷嬷虽然出去了,也时常来琏凤夫妇屋里说话,但从来没有上过炕,因为她知道,那不是她该坐的地方。
从凤姐让人给赵嬷嬷热一碗很烂的火腿炖肘子,又让她尝一尝贾琏带来的惠泉酒可知,赵嬷嬷真的是被琏凤夫妇当成了母亲一样的在孝敬。这也是凤姐难得的拿出真心实意对待的人。
她称呼赵嬷嬷为“妈妈”,这自然是随着贾琏的称呼来的。她对赵嬷嬷说贾琏是“你儿子”,看看这称呼,整个贾府的乳母,除了赵嬷嬷,还有谁能有这样的待遇?
你以为这待遇是凤姐给的吗?说到底还是赵嬷嬷靠着自己的人品挣来的啊。她从不倚老卖老,更没有靠着哺乳的功劳就作威作福,甚至目中无人,横行霸道。
她不仅没这么做,即便让贾琏给两个儿子安排工作,她也并没有觉得理所当然,她也没有苛责这个奶儿子,在凤姐面前,还护着他,嘴上是怪罪,其实心里比谁都疼。

赵嬷嬷比谁都明白,只有自己的奶儿子好了,她才会好。作践自己的奶儿子,不就等于作践自己吗?有百害而无一利啊。这一点,总是作践女儿的赵姨娘,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
你看她怎么说的: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饮酒,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罢。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一件大喜事来,那里用不着人。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直奔主题,没有任何扭捏,也没有任何奉承讨好,而是实事求是,老实本分,光明正大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而且这个请求对凤姐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没有任何为难之处。
她在替儿子谋差事的过程中,还在护着自己的奶儿子,表面上看全是责怪,其实我们也看得出,乳母能这么说自己的奶儿子,足以说明,朴实的母子关系是很融洽的。而且,赵嬷嬷这么一说,也给了凤姐很大的台阶。
赵嬷嬷也非常会找时机,这个时候,不仅凤姐手底下需要更多人去办差,也是凤姐贾琏夫妻小别胜新婚的重逢时刻,自然正是人生开心快意之时,一求一个准儿啊。
从没有拿大,更没有到处占便宜耍威风,她时刻都谨记自己的身份,绝不僭越,也从不居功自傲,她积攒了那么多的好人品好风评,只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为自己的两个儿子谋份差事,这样的诉求,怎能让人不答应呢?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