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未出檐隅,寒声轻扣心扉。雪光流素,炊烟微浮,煮香暗涵古意,温情悠悠如自岁月深处回响。腊八,非徒年岁递次,亦为人间风雅与沉思之契机。一盏粥香,氤氲如墨,卷开无声画屏,将诗情世味、心念流光相织,恍若千载长卷,光影间徐徐铺陈。
《腊日》
魏晋·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诗心如梅 腊八情怀
忆魏晋风骨,陶令一言“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如见梅影疏枝,静立庭前,清香微散。素盏在手,听风吟雪,浊酒入怀,寒意不侵。辞荣返田,四时皆歌,一朝腊八,悠然自适。冬寒虽重,未掩胸怀温朗,潇洒从容,如孤山傲梅,隐逸而自放芬芳。
唐人抒怀,杜子美挥毫于腊日:“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严冬静景,春意已潜,微光拂柳,万象新生。晨光初透紫宸,诗人对景开怀,杯中暖意流连,遥思岁月恩泽,将凡情幽思融入天地玄冥,激扬于胸,清和于笔,仿若雪尽山川,霞光初炽。
孟浩然礼佛石城寺,感“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古寺孤峙,林木苍翠,钟声远度,梵音入寂。雪中竹柏如画,烟霞霭影无声。礼佛一念,非止仪轨,实为寄怀天地,倾诉无声之大美。于隆冬深境,心澄如镜,万象俱静。
《腊节》
南北朝·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翰墨流芳 腊八雅趣
诗人写腊八,书者寄风神。逸少序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胸怀旷远,若霜晨孤松,清峭挺然。其笔意若寒泉舒流,因势而展,沉静中见飞动,疏朗间见从容,字里含高情,意外生远致,风骨与岁寒同契。
颜鲁公笔如晨钟初响,劲健中涵悲慨。祭文稿成,笔势奔涌,悲壮之音,若嶂谷钟声,久久回荡。点画沉毅,节奏若长河拍岸,气度如古风铮然。书势浑穆,铭刻冬日幽怀,沉淀在时光深处,犹如远古回音,扣人无声之敬意。
米南宫行草,如腊粥暖香,悠然沁远。落笔若雪入疏枝,锋毫轻掠似云卷苍穹。文气绵长,隐秀而峻,姿态翩然而蕴真。冬景因其笔而生灵动,犹清风暗送梅香,孤峭之中透温润,风雅尽写无形之境。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知音雅集 岁寒盛宴
岁阑风紧,文士多于腊日雅集,以茗香佐谈,以诗墨寄怀。一笺素卷,一盏粥暖,便成幽趣。庭中红梅疏影横斜,寒香自远,堂上茶烟缭绕,数友凭案,或写梅映雪,或抚琴低咏。一声古琴悠扬,如泉走石涧,清音绕松岭,天地之清与人心之静,相融无声。
此节所寓,非徒新岁期冀,乃澄怀观道之际。于斯时,情契高山流水,志涵岁寒松柏。无纷扰之嚣,惟诗中自语,墨间深情。一聚一散,皆成岁序余韵,默刻心卷,留痕往古。
当今腊日,执盏温手,细味甘辛,忽念风雪深处,可有幽人独对寒灯,轻叹浮世无常,而于微春一隅窥得慰藉?诗魂未老,墨韵恒新,那一缕腊八清风,仍随光阴流转,静暖如初,映照长河悠悠。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历代名家书“腊八节”墨迹
腊责任编辑: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