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一个典型两面三刀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狗东西。作为明将,弑杀旧主。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奉命镇守山海关。如果吴三桂不放满清入关,那么历史很可能会改写,至少满清不会轻易入主中原。不管吴三桂处于什么目的,把满清军队放了进来,他的这个举动,使得满清误我华夏几百年。
永历十六年,吴三桂攻入云南,在昆明杀害朱由榔,永历帝朱由榔被用弓弦勒死,明朝正式结束。吴家世受明朝国恩,不求你吴三桂报国报恩,至少给曾经的故主留一点体面,别做的这么绝。作为一个背信弃义卖主求荣的人,无可洗白。下面就来看看他都做了哪些猪狗不如的事情。
罪名一:延缓救主
崇祯十七年,崇祯命令吴三桂入关保卫京师,他畏畏缩缩拒不执行,明明几天就到的距离他故意拖拖拉拉,对明朝最高君王的命令阳奉阴违。以至于后来京师陷落,崇祯自缢,他也有责任。
罪名二:引清兵入关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企图招揽吴三桂,传说吴三桂的红颜陈圆圆被李自成霸占,于是投靠清朝,开关引狼。引清军入关,导致剃发易服,毁灭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的习俗,历史罪人怎么可以跑掉。
有人说,吴三桂的老婆被欺负,谁都受不了这个气,但是这个和投降清朝有必然联系吗。吴三桂是明朝重要人物,负责山海关的防御,他的任务就是防止外族入侵。而李自成灭明朝,吴三桂可以把他看作敌人,但是也不能投降清朝吧。这一做法,虽凸显了吴三桂有情有义,不负美人之托的责任,却令他成为大明不折不扣的叛徒。这一点,无论用何种理由,都无法洗清他背负的罪行。
后来他配合清军一路南下,除了和李自成作战,还和明朝势力作战,帮助外族灭本族,算上战功赫赫。最后被封为了“云南王”,镇守西南。
罪名三:反清复明,起兵造反
作为一个埋葬大明,引清军入关的人,真不知道有什么脸喊出反清复明的口号来。因为也非常简单,无非是自身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康熙继位后,各地藩王势力已经越来越大,康熙便有了削藩的想法。聪明的吴三桂得知此事后,打算来个以退为进,便主动提出了要求撤藩,自己告老还乡。但想不到康熙竟然直接同意了,这让吴三桂吃了哑巴亏。
撤藩意味着什么,吴三桂再清楚不过了。手中没有兵权了,自己岂不是任人宰割。吴三桂一怒之下,索性反了,所以他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起兵造反。民间还有很多大明的义士及汉人官员,他们纷纷群起而响应吴三桂。吴三桂的军队一时之间士气大涨,一路攻破湖南、两广等地。
势如破竹的表现令吴三桂突然膨胀起来,他的口号从“反清复明”逐渐变得只剩下“反清”,最后,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帝,国号大周。这令那些跟着他的明代义士们纷纷倒戈,离开了他。而吴三桂在登基5个月后,就因病逝世了。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还未来得及稳定就已经倒塌,康熙趁这个机会平定了三藩之乱。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可谓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原本手握重兵,足以和大顺军和清兵相抗衡,却为一己私欲成为大明的叛徒。归顺满清后,又蠢蠢欲动,最终选择了起兵造反,还落得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下场。
由此可见,就算吴三桂起初确实并非打算引清兵以灭华夏,然而却事实上促成了事情的发生,而且之后他积极为满清政权奔走效力也说明他毫无民族情感可言。所以以历史的视角来看,吴三桂只是一个爱身惜命,贪图富贵的军阀枭雄。在他的世界里,出发点从来是自己的个人荣辱,而没有民族国家的命运。而后枉顾一人自私,而不顾民族大义的吴三桂恬不知耻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反叛称帝时,就连广大汉人也不屑与之为伍了。先是爱妾被霸占,后是子孙被杀,最后遗臭万年的命运也是天道报应。
天天满清误华夏!他误你什么了![汗]!不懂历史的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