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周易》的过程中,或许朋友们都发现,卦与卦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联系。因此,《系卦传》中有解释,六十四卦从乾坤开始,道既济与未济,六十四卦串起了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
那我们今天就大略的聊聊这各卦之间的联系。
乾、坤俩卦是大家最熟悉的,他代表着天与地。若没有天地,要如何包容着生生不息的万物。因此天地之后才有万物的初生,这便是屯卦。万物初生最是娇柔脆弱,就如同嫩要冲破重重阻隔向阳而生,也将面对未知的危险。因此,在万物初生稚嫩之时,需加以引导启蒙,让他适应将面对的生活,于是便有了蒙卦。
就如同人类初生稚童,不单单要给与启蒙引导,还需要精心的养育,唯有满足饮食之需才能茁壮成长,这便是需卦,而需也是为了等待成长壮大。当人人皆有需求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所需时,难免就会有就会有纷争,这就是讼。然而《周易》提倡的是理性面对纷争,尽可能息止讼争。人与人之间的话纷争产生了诉讼,而国与国之间的纷争则意味着战争,这便是师卦,师为聚众行兴兵。战争中最讲究师出有名和用人得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战争毕竟是不祥之事,无论输赢皆有伤亡损失,因此人与人之间终究还是要回归亲密关系才能长远发展,因此比卦说的便是人际关系的艺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不单单有以刚御柔的关系,也有以柔畜刚的关系,柔畜刚就是小畜,便是以小博大以达到积硅步而行千里的目标。
有了积蓄便有了发展,随着发展上下尊卑的关系便会逐渐明确,而社会也会演化出各种法治规则,在古代这就是礼的范畴,因此,履便是礼,是人行世间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制度,亦是以柔克刚约束心性的修养。
人人依礼循规社会自然一片井然有序,上下尊卑,君子小人各安其位而交流融洽,携手共进,社会自然会繁荣发展,这边是泰,泰是《周易》中最理想的社会模式。但是,世事难料天有不测风云。毕竟这世间不可能永远通泰,因此在盛世就要考虑如何应对危机的到来,而否卦就是由盛而衰的时期。
在低迷的时期更需要团结众人同舟共济,因此否卦之后便是同人。所谓同人,讲的就是讲个人与社会关系,团结大众共渡难关。当上下齐心,社会团结时,便会再现祥和富庶的盛世,这便是大有之世。大有不同于泰卦之处,在于他的繁华附属,毕竟社会不断发函总是会越来越兴盛。
当事物发展到极致便会走向方面,盈则满,盛则衰,因此谦卦告诫我们越是富有越需谦逊。在社会人事上的规律往往是治极则乱,盛极必衰。唯一避免衰乱的办法就是经常保持谦虚。当人人富有又谦逊,必然身心皆安逸快乐,而这就是豫,所谓的豫便是安闲和乐,安逸无忧之意。若说大有与谦代表人物质和精神的富足充实,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豫的。
随卦在豫卦之后,体现的正是人性的逻辑。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人们自然就会来追随了。然而当社会安定闲逸久了,慢慢地便会开始滋生出奢靡腐败怠惰等现象,这就是蛊,积渐不通,久而生事的意思。于是便需要有人站出来治理积弊,而这便涉及到如何管理广大群体的问题了。因此,临卦便是以君临民,以尊临卑的局面,从上而下管理人民的问题。
若说临卦是居高临下者对于下位者的领导,那么观卦就是居于下位者对居高临下者自下而上的观察。毕竟居高临下的人自然而然的也暴露在下位者的目光中,接受审视和观察。只不过观卦追求的不单单是观其表象,更重要的事察觉其背后的本质。
在一番上下观审明查之后自然就会发现社会中的不和谐所在。为何社会中总会有不和谐之处,因为总有人从中作乱而妨害社会,因此噬嗑卦便是以法治的手段来治理社会中违法乱纪的现象。
大家其实会发现《周易》所重视的是法治与德治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噬嗑卦中扫除罪恶之后,便有要有德治紧随其后,这便是贲卦。贲卦所说的便是以文化来引导社会的精神面貌。不过孔子曾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在的修饰和内在的品质是文与质的关系,唯有文质双兼,才是谦谦君子。
中华文化的因果循环。选择一个方向结果就在那里,因为果决定选择一个方向。这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
由于篇幅所限,小君就暂且归纳我们这段时间所了解各卦之间的关系,等到我们对《周易》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后,小君将继续归纳之后各卦的关系。
除了骗子,谁会赞美吹捧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