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管在何时,地方还是那个地方,而主政管理的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一是革命需要培养接班人,二是因为工作需要。解放后实施的八大军区对调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换人调动,这在部队来说是正常现象,在地方来讲也是常态。1952年云南省委书记换人,老百姓拍手叫好:穷的走了,富的来了,是什么原因让百姓如此讲呢?
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当时举国欢庆,但此时中国并没有全部解放,其中就包括了云南。当时由陈赓率领的第二野战军接下了这个重任,陈赓这名老将不负重托,在1950年2月24日郑重宣布云南全境解放,陈赓被任命云南政府主席,担任省委书记一职的则是陈赓的政委宋任穷。
宋任穷是读过书的老革命,1926年入党,当时就任浏阳地区共青团特支书记,在农民运动中他的领导能力初露锋芒,他积极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了革命队伍中出色的党代表。之后参加了秋收起义,他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在后来的战争中一直担任政委一职,抗战时期他被任命援西军政治部主任,在冀南区一带发动群众改造平原,为抗战提供了充足的军队补给。
宋任穷的组织才能、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此时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被任命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安徽省委书记等职,他组织数十万民工为渡江战役送粮,成为一名与地方打交道较多的军队将领之一。解放后他被任命二野四兵团政委,与陈赓搭档解放了云南,他被任命云南省委书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宋任穷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非常突出,他在云南严格执行并落实党的政策,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尊重民族宗教信仰,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边清剿残匪一边发展生产,云南的治安很快稳定下来,在他主政期间出现了党、政、军、群团结一致劳动生产的欣欣向荣局面。
1952年,宋任穷调走后,云南省委书记则由谢富治才担任,非常巧合的是,宋任穷与谢富治都曾是陈赓将军的政委,只不过谢富治要早一些。谢跟随陈赓将军时是在东渡黄河时期,他与宋任穷一样在战争时期一直做部队的政委,在政治工作方面是一把好手,因此在1952年时由他来接替云南省委书记一职。
当谢富治被调来时,云南百姓百姓拍手叫好:穷的走了,富的来了。其原因并不是谢富治的工作能力强于宋任穷,而是因为他们两人的名字中,一个有“穷”字,一个有“富”字。如此强烈的反差字眼,在老百姓的眼里有着别样的寓意,用“嫌穷爱富”的心理认为富比穷好,实际上与两人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关系。
宋任穷的名字因为有个“穷”字不只是老百姓开玩笑,在领导干部中也经常被拿来开玩笑,有人曾画了宋任穷的画像,结果被陈赓开玩笑地说是“穷”相。在老百姓被穷怕了的年代都不喜欢“穷”字,因此拍手说“富”的来了好。云南地处边境,贩毒团伙比较猖狂,谢富治在任职云南省委书记时,组织当地的百姓严厉打击贩卖毒品团伙,同时还积极做禁毒宣传工作,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而又危险的,但在他的努力下云南社会很快安定下来,杜绝了吸毒贩毒的现象,他这一行为在云南赢得了百姓的支持。
宋任穷与谢富治,二人虽然一“穷”一“富”,但对云南人民做出的贡献都是可圈可点的,只是他们两个人在后来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谢富治搞政治工作有能力,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但是在特殊年代时期,他参与了阴谋活动,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很多老革命家都遭到了迫害。1980年时,谢富治被开除党籍,这时的他已经去世八年,他的骨灰也被移出了八宝山,曾经风光一时的开国上将,死后却留下了污点,其结局令人感到唏嘘。
而宋任穷则一直坚定地走在党的正确发展道路上,后来在中央担任政治局委员等要职,于2005年去世,享年96岁。两人一穷一富,结局也是截然相反,这种神奇的历史巧合注定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