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暂调走,却再也没回去,毛主席将陈毅调离华野出于什么考虑?

靖观新视角 2023-01-10 13:43:57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是我军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对搭档,从新四军时期二人就开始了密切的配合,在解放战争中也是长期合作,因而有“粟不离陈,陈不离粟”的说法。

不过其实自1948年5月,陈毅就离开了华野,虽然名义上还挂着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头衔,但基本上是没有再回来指挥作战,实际事务也不怎么需要他来管理。

在中央调离陈毅之前,粟裕曾再三请求中央能留下“陈军长”,为此主席笑着宽慰,陈毅只是暂时去中野协助工作,等那边的事忙完了就会回到华野。

然而,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陈毅都没有再回华野(三野)指挥,这是为何呢?

1948年4月,解放战争进入了关键时期,华东野战军正厉兵秣马准备与蒋军进行大战,突然一道命令将陈毅、粟裕两位正副司令员召到了中央机关所在的河北城南庄。等二人赶到后,毛主席开门见山地说,此次会议主要为的是陈毅前去协助刘邓之事。

早在这年1月,刘邓就致电中央,表示部队在大别山地区非常困难,希望能批准撤出。主席马上回电让他们再坚持数月,会调华东粟裕部前去支援。但是粟裕在接到主席命令后却发出了著名的“子养电”,强烈反对渡江。

粟裕通过一番分析,成功说服了主席和刘邓,最终刘邓大军主力于3月底转出大别山。可此时的刘邓大军损失惨重伤了元气,急需大量的生力军加入。

所以邓公再次致电中央,除了分析目前部队遇到的困难外,还提了几个要求:希望调一批华野的干部来补充中原局;组建中原军区;让陈毅同志来中原局工作。中央就是看了这份报告,才让陈毅、粟裕前来商讨此事。

陈毅听毛主席说完调动安排后,当即表示服从,不过粟裕却非常维护陈毅,直言华野离不开陈军长。主席笑着对粟裕说:你先前提出要在中原进行大歼灭战,以后你全盘负责华野,更有利于你实现自己的计划啊。

粟裕还在坚持:华野有陈军长坐镇才最稳妥,这样我也能集中精力指挥作战。主席考虑问题的角度与粟裕不一样,所以就笑着宽慰这道命令是中央一致通过的,更有利于两大野战军的协调配合,陈毅只是暂时去中原局任职,忙完会回来的。

既然如此,粟裕也不好再反驳,就希望陈毅在华野这边的职务继续保留,主席同意了。会议结束后不到一个月,陈老总就去往了中原局上任,时间非常紧。

中央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人事安排?又搞得如此“仓促”?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刘邓大军实力的确受损严重,急需华野相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有12万人,苦战数月冲出来时只剩下了5.86万人,沿途急行军又将大量的重武器抛弃,短时间内很难再进行大战。

而且中原局当时财政非常困难、粮食几乎征不上来、征兵工作也难开展......总之各个方面都不太顺利。

刘伯承主要负责军事,邓小平一个人面对这么多“缺口”,很难应付,所以需要华野调一批干部过来配合。

经中央协调,华野最终抽出了4700多名干部到中原局,这么多人到一个新单位,必须要有一位够威望的领导管理,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跟中野磨合好,陈毅陈老总自然是那个最好的人选。

二是为了华野、中野接下来能更好地配合作战。在陈毅去往中原局前,华野和中野形式上是互相呼应,但实际上也没有进行太多深层次的配合。

中央此时已经预感到中原地区将会有一场大规模的决战,这就必须要两大野战军紧密配合同时出击了,如何能保持两军的高度协同呢?将陈毅调到中野担任副司令员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陈毅身兼了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旦涉及到两军配合作战的事,由他来出面就能很快顺利解决。比如华野围住黄百韬后,中野找准时间抢占宿县,此举是让“小淮海”变成“大淮海”的神来之笔。

但是中野在攻打宿县时因为火力不够打得很困难,关键时刻陈毅给粟裕通了电话,紧急调来了一批重炮和炮弹,这才让中野三纵顺利轰开了宿县的城墙;

还比如中野围攻黄维兵团时,由于黄维兵团是国民党精锐,武器装备极为精良,因此中野只是围得住、啃不下。又是陈毅去进行协调,华野紧急派遣陈士榘率领三个纵队及炮兵部队前去支援,有了华野的加入,最终顺利拿下了黄维兵团。

而且让陈老总到中野,如果两军之间有什么矛盾,他也能第一时间处理,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歼灭黄维兵团后,中野和华野各参战部队都认为己方的贡献很大,互相有了一些攀比之心。华野当时缴获了很多装备,中野过来接收时,双方闹出了纠纷,最终闹到了淮海总前委。

陈毅得知后特别生气,直接给参战的华野部队下令,所有装备都移交给中野,不允许再出现争功的说法,都是党的部队,不要分什么华野、中野。参战的华野部队乖乖听令,冲突瞬间平息。

如果换成其他中野领导来说这些话,华野部队肯定心里还是不服的,但陈毅这个老首长开口,大家都是心服口服,没有任何不快。

这就是将陈毅调到中野的妙用,能让两军的配合天衣无缝,也能消弭两军的矛盾。

三是让粟裕能更好地发展。粟裕的强项在于军事,其他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有陈毅帮忙处理,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样并不算很好。

当时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各二级军区的建设都趋于完善,后勤体系等方面也都有了保障,将陈毅调走,影响不会很大。如果是出些小问题,更能锻炼粟裕的全面发展能力。

主席是非常喜欢粟裕的,下意识也希望他将来能挑更大的担子,所以让陈老总去中野工作,粟裕就能放开来锻炼,成长到真正地独当一面。

事实证明,中央让陈毅在两大野战军中任职的决定非常正确,至于为什么后来没有让他再回华野(三野),看看后来的历史进程就明白了。

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国北方不再有大型战事,但是我党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所以很快各自部队又在积极准备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同样还是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依然需要陈毅来中间调度,此时他就没办法回去。等渡江战役将要结束时,陈毅的新任命又到了,要去担任新中国的首任上海市市长。

上海是国际都市,也是中国对外的一大窗口,它是否稳定,关系到的是国家形象和全国的经济问题,陈毅陈老总担任市长之职,是中央对他的信任和他能力的体现!

要管理好这样一座城市并不简单,陈老总自然是没有精力再去顾及第三野战军的事。后来1955年4月重新划分大军区时,华东军区改编为南京军区,陈毅不再担任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及下辖各兵团番号随即撤销,一个时代也画上了句号。

虽然陈毅离开华野的时间比较早,但谁都不能否认他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其他人,哪怕是极具军事才能的粟裕,华野当中也有人不服,像许世友、谭政林、宋时轮等都曾公开跟粟裕吵过,但是陈毅面前就不存在什么骄兵悍将。而且陈老总心胸宽广,组织有任命,他没有二话就同意了,这才促成了后来的胜利。

全体上下,一心只为了一个目标,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会败?

96 阅读:31367
评论列表
  • 2023-01-17 15:28

    陈帅的军事才能虽然不是顶尖的,但综合能力在元帅中绝对排在前列!

    秦风汉韵 回复:
    陈毅是政工元帅
    用户10xxx12 回复:
    陈毅元帅擅长政治外交
  • 2023-01-28 21:36

    主要是陈毅资格老,军中威望高,协调能力強,比某些人管用。

  • 2023-03-08 15:12

    三野的灵魂人物非陈老总莫属

    用户17xxx42 回复:
    三野灵魂是粟裕,没粟裕不行。小白吊打二野,陈去支援二野。
  • 小草 21
    2023-02-08 23:24

    帅不是谁人可得的,必须有一定的功绩及威望才有,陈毅功不可没!

    80后 帅老豆 回复:
    你说的哪方面的能力?没有哪个人能十全十美,没有陈毅,粟裕也指挥不了那么多部队,很多指挥官根本就不服粟裕的。
    ン鏡華水月ヤ 回复: 80后 帅老豆
    在部队不存在服不服的问题,军令如山必须执行。有意见保留
  • 2023-03-25 21:06

    三野单论军事能力绝对是战神粟裕

  • 2023-01-29 16:14

    是个好同志!为人民打江山鞠躬尽瘁

  • 2023-02-19 08:32

    陈毅的协调能力真的强!

  • 2023-01-30 07:32

    陈毅元帅威名赫赫,德高望重,永垂青史。

  • 2023-03-23 08:34

    粟裕大将军是战神!

  • 2023-02-06 16:29

    帅这一个字就说明

    辉哥 回复:
    帅,这个字,是1955年以后才有的称谓的嘛。
  • 2024-05-13 12:05

    只要任命粟裕为司令,有军令在手,谁敢不服?

  • 2023-03-02 23:06

    解放战争的将领已经配合得炉火纯青了,各个军区之间的信任和配合是空前绝后的。

  • 2023-05-12 02:29

    陈毅不是调离,伟人和中央军委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战事统一归刘陈邓指挥。依托饶为书记的山东解放区、宋任穷为书记的豫苏皖等根据地。

    用户10xxx47 回复:
    胡说八道,粟裕的华东野战军部队听党中央指挥,和刘邓大军同级同属于战略集团,
  • 2024-07-21 08:58

    陈毅元帅文武双全,为人敞亮。

  • 2024-06-03 12:53

    今天看到的第二篇有关于淮海战役的好文章! 是邓小平同志向中央建议陈毅到中野任职而保留在华野的职务!

    无牙子 回复:
    保留华野职务是粟裕一再要求的
  • 2024-06-11 10:53

    后面乱七八糟,拉黑举报

靖观新视角

简介: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