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12月17日,正值农历冬月十七,距离冬至仅剩四天。届时,太阳将抵达其南行的极致位置,标志着“数九寒天”的正式开启!你是否已经做好抵御严寒的准备了呢?
冬至,这一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被我们的祖先通过精确测算所确定。古人深信,冬至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也是一年中预测天气冷暖、晴雨的最佳时机。
今年的冬至尤为特别,根据交节时间,它将是近128年来最早的冬至,具体发生在公历12月21日17点20分20秒。上一次更早的冬至要追溯到1896年,而下一次则要等到2028年才会再次出现。
在冬至到来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冬月十七。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关于这一天的农谚,用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比如,民间有“冬月十七晴,春寒料峭至”的说法,那么这些农谚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含义呢?下面将逐一揭晓。
一、冬月十七晴,春寒延至二三月若冬月十七天气晴朗,则预示着来年的二三月将会异常寒冷。
二、冬月十七晴朗日,冬季雨雪稀少时这句农谚表明,如果冬月十七是晴天,那么接下来的冬天雨雪将较为稀少,可能预示着暖冬的到来。
三、冬月十七晴光照,九九倒春寒来到若冬月十七阳光明媚,那么来年春天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四、冬月十七雪花飘,冬季雨雪频来扰如果冬月十七下雪,那么预示着这个冬天雨雪将较为频繁,是冷冬的明显征兆。
五、冬月十七霜降临,三九四九寒冷甚若冬月十七出现霜冻,那么预示着三九四九期间将异常寒冷,需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这些农谚解释了为什么古人会有“最怕冬月十七晴”的说法。因为这一天如果是晴天,不仅可能预示着暖冬的到来,还可能意味着来年春天会有“倒春寒”,这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对于种植冬小麦的农民来说,小麦越冬前是根系生长和分蘖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麦苗的根系和分蘖能够茁壮成长,需要控制地面上的叶子生长,避免消耗过多养分,影响地下根和分蘖的发育。正如农谚所说,“麦无二旺”,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遇到暖冬,小麦可能会因气温偏高而过度生长,导致养分消耗过多,降低其抗寒能力。更糟糕的是,如果来年春天遭遇“倒春寒”,小麦可能会遭受冻害,甚至死苗,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了“最怕冬月十七一日晴”的俗语。
今天是冬月十七,我们这里阳光明媚,你那里的天气又如何呢?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