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于月仙和张学松双双毕业。
作为中戏的定向生,他们理应接受学校的调动安排。
然而,让两人大跌眼镜的是,中戏的安排并没有遵循原定的意图。
于月仙被调去了包头,而张学松则被分配到了福建。
异地恋从来都不是一桩轻松的关系。
面对这样的困境,两人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即使要赔付大量的违约金,他们也不愿意分开。
为了彼此的爱情,他们选择了负债。
生存的压力如同潮水一般涌来,生活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爱情而改变。
于是,两人无奈之下只好住进了北京的一间透风平房。
每到周末,他们就去市场和卖鱼的讨价还价,希望能买到便宜的死鱼来充饥。
尽管生活窘迫,但爱情的滋润让他们的日子过得甜蜜。
1998年,张学松成功从老家弄到一套房,小情侣也终于脱离了艰苦的北京生活,迁至天津,安顿在张学松的家中。
机会与挑战2000年,命运之神将一个巨大的机会送到于月仙的面前。
导演方芬找到她,提议她去参与拍摄《水浒传》,推荐她演潘金莲。
一开始,这个机会确实令人振奋。
然而,导演张绍林并未对她青睐有加,而只是在片中安排了一个较小的角色——金翠莲。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也许于月仙会轻松些,感恩于命运的眷顾。
可接下来的发展却如同一把钝刀,深深划过了于月仙的心。
南京鼓楼医院的邱勇医生从法国留学归来,可以治疗脊柱侧弯。
于月仙随即将弟弟从老家接来,希望能为其治病。
然而医生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猛然浇下,让于月仙心如死灰。
“如果不手术,两年后不是死就是高位截瘫。”
这个选择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手术风险也不容小觑。
听到这话,年迈的父母瞬间陷入了恐慌。
经过深思熟虑,于月仙将弟弟叫到一边,轻声说:“一旦上手术台没回来,所有的指责我担。
如果坐轮椅了,这辈子我养你!”
弟弟看着姐姐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
此时的于月仙仍保持着一丝自尊,不愿向姐夫赵本山开口寻求帮助。
在她心底,那是一道可以倚靠的最后防线。
为了筹集手术费用,于月仙接演了《西游记后传》中的“陈五真”一角。
这个原本不在她计划中的角色,尽管带有风尘气息,却是她生存的选择。
生存的压力让她不得不践行艺术的“洁癖”,生活的现实无情而残酷。
片子杀青后,于月仙抱着救命的钱奔赴南京。
然而治疗费用远超出预期,她跌坐在经济的边缘,只得拨通了通讯录,以一个个电话向朋友借钱。
原本关系良好的朋友们,听到借钱的请求,纷纷避之不及。
唯有大学同学李歌,在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将所有的三万块钱借给了她。
当于月仙含泪写下欠条时,李歌却将欠条撕得粉碎:“我相信你!”
手术的十四个小时犹如煎熬的考验。
于月仙站在手术室门外,心中如同万马奔腾。
当医生终于露出笑容,她多年的紧绷神经才稍稍松弛。
于英杰得以挺直腰杆,终于可以站立起来,这是多年来的希望。
与此同时,仿佛命运的另一扇门悄然开启。
于月仙结识了两位朋友:李明和杜旭东。
新的朋友与职场启蒙2000年,30岁的于月仙初次邂逅李明和杜旭东。
李明当时34岁,虽然面容凶猛,却对朋友极为仗义。
他记得于月仙曾在《策马啸西风》中饰演他的妻子,而两人之间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李明常常帮助于月仙接到剧本与角色,并不断给予她支持。
杜旭东同样与李明并肩而立。
尽管没有太多资源能够分给于月仙,但他却给了她一个十分重要的忠告。
“长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戏拍好。”
这句话如雷贯耳,于月仙深深记在心中,成为她日后成功的重要基石。
2002年,姐夫赵本山因《刘老根》再次扬帆起航。
回到沈阳后,他迅速成立了“刘老根大舞台”,并对“辽宁民间艺术团”进行了改造升级,之后的“本山传媒”便由此而诞生。
就在赵本山忙于新计划的时候,于月仙也迎来了自己的转机。
她成功将弟弟从医院接回,并与张学松正式领证。
她向北迁回北京,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可是,当她得知姐夫的最新动向后,便通过表姐马丽娟不断传话,希望能获得一个机会。
然而,赵本山对人选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总是若即若离。
他担忧这个科班出身的小姨子难以演出他作品中的农民精气神。
赵本山终于给予了于月仙一个机会,让她饰演一个“哑女”。
虽然这个小角色仅有十一场戏且没有台词,于月仙却将其视若珍宝,努力打磨角色。
然而,赵本山对她的表现似乎没有表现出想象中的惊喜,如同回到了原点。
2005年,时光荏苒,一场“中戏”92级表演系的庆祝活动,在此时悄然来临。
于月仙与毛孩在剧中饰演盲人马丁夫妇,而赵本山在观看后却没有听见她的声音。
揭开身份与未来的可能演出结束后,赵本山主动登台,满含感慨地说:“这是我的小姨子。
我以前觉得她演戏只是一时兴起,没想到她的演技让我刮目相看。”
这番话让于月仙倍感心安,之后不久,赵本山便给她打来电话,邀请她出演《乡村爱情》中的谢大脚。
然而这时,于月仙本想备孕生子。
在爱情与事业的分岔路上,她与丈夫商议,最终还是选择了事业。
虽丈夫张学松点头答应,可这却成了他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
为了更好地演绎“谢大脚”一角,她主动增重超过20斤,毫不在意偶像包袱。
穿上特制的四十码大鞋,脚若呈现松动,她便用棉花填塞。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甚至跑到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民们交谈,将剧中走路姿势在房间里练习无数遍。
因此鞋子和脚都磨破了,她毫不退步。
那一双标志性的红手套是她的设计,而部分小配件则是在地摊上购买。
在她身上,努力生活的人总是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她终于领悟到了走红的真谛。
然而,不曾想的是,随着这部剧的成功,它将持续不断地吸引人们的目光。
回首与自我2017年,47岁的于月仙参加了节目《演员的诞生》,出演《唐山大地震》中“幸存”的母亲。
她向其他参与者道出人生的遗憾,表示自己从未体验过当母亲的感觉。
之所以当年没有孩子,一方面源于繁忙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不顾自己,倾尽所有地照顾弟弟当时的情况。
弟弟的手术早已让她和丈夫张学松付出了所有积蓄,他们还曾打下一个赌注:为了弟弟的未来,决定不再要孩子。
弟弟手术成功后,于月仙全力以赴地为他安排婚事,为他建立一个幸福的新家。
弟弟结婚后,她更是将他送入了本山集团,成为了艺术总监刘双平的助理。
当弟弟步入职场,终于获得了稳定之后,于月仙心中一片轻松。
但她落入了另一道温暖的时光中,姐夫赵本山的电话如约而来,再次让她回到“谢大脚”的角色。
就这样,十余载光阴悄然溜走,她的生活轨迹与艺术间的联系得以延续。
张学松是一位大度的丈夫,尽管开始有所不甘,却在最终的回归后,与于月仙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夫妻共同将彼此的小爱化为大爱,努力投身公益事业。
不论是2016年拍的《我的无色世界》,还是2017年拍的《忠爱无言》,都凝聚着他们共同的善良与努力。
2019年,49岁的于月仙与弟弟合作出版了一本书,题为《爱与热爱,让我们勇往直前》。
其中,弟弟写下这样一段动人心弦的话:“我感谢我的姐姐,如果有来生,我愿做她的弟弟。”
对于于月仙来说,这句话如同重温爱的温情,感动得她热泪盈眶。
那时的弟弟可能暗自想,等自己能够赚到一些钱,务必要好好报答姐姐的养育之恩。
然而,这一切都来得太快,犹如人生的无常。
2021年8月9日,于月仙在老家内蒙古拍戏时,不幸遭遇车祸,年仅50岁。
张学松未能与妻子共白头,而于英杰更是痛失挚爱的姐姐。
“生我养我者,舍命相报;生我者未养者,断指可报;未生却养我者,何以为报?”
或许,这便是于英杰所需用生命去寻找的答案。
结语于月仙的故事是一个多面的生命案例,从相遇到离别,从选择到坚持。
她的生活中布满了艰辛与奋斗,却始终能够迎来人生的转机与光明。
即使在最为窘迫的境遇中,她也没有放弃对爱的坚守和对事业的追求。
她的每一段经历都犹如过往云烟,鲜明而动人。
正如许多人所言,一个人所经历的,便是她所遇见的一切。
于月仙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奋斗的意义,也深刻地带给了世人一种关于爱的启迪。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经历和感知常常被忽视。
唯有真挚、勇敢与无畏才能塑造出我们真正的价值。
她的生命值得铭记,犹如夜空中的繁星,闪耀着光辉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