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的东归历险记!董卓死后,汉献帝东归洛阳,一路到底有多难

微笑蜻蜓 2025-01-20 12:23:13

公元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争斗不休。在这之前,汉献帝已被他们挟持了数年之久。而就在这一年,因着二人的内斗,汉献帝终于等来了可以逃离他们掌控的机会。

彼时,汉献帝瞅准了双方内斗的时机,寻觅到董卓的另一旧部张济,邀其前来展开调停事宜。经张济从中斡旋,李傕与郭汜最终应允停止兵戈相向之举,还准许汉献帝启程东归。

如此一来,在此之后,汉献帝终究是正式开启了东归洛阳的行程。

在《三国演义》里,汉献帝从长安离开后,貌似没过多久就返回了洛阳。待其回到洛阳之际,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刻,曹操便也抵达了洛阳,紧接着就把汉献帝带走了,就此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不少人在阅读这段故事之际,往往会生出这样一个疑惑:身处那个乱世之中,为何唯有曹老板洞悉了汉献帝的价值呢?其他那些割据一方的枭雄,怎么就没想着来抢夺汉献帝?而长安那边的李傕与郭汜,他们又为何能如此爽快地放汉献帝离去呢?难道他们当真不清楚汉献帝的价值所在吗?

事实上,这些问题的答案着实简单得很!要知道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压根就不是所描述的那般情况!

真实的历史当中,汉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这一过程竟然耗费了整整一年之久!并且在这一路行程里,汉献帝可谓是历经诸多战事呢。要知道,那时在整个天下范围内,只要是地盘距离稍近一些,又或者稍微有能力伸手干预的那些枭雄,实际上都在盘算着汉献帝,妄图从中谋利呢。

汉献帝东归洛阳的这段历史,要从头说起的话,那最初还得从他离开长安之前的情况开始讲起。

公元195年的时候,长安地区呈现出三大军阀相互对峙、鼎足而立的局面。这三大军阀具体是谁呢?他们分别是李傕、郭汜以及樊稠这三个人。

想当年董卓在世之时,那三人皆为董卓帐下的旧部成员。待董卓被诛杀后,恰恰是他们率领兵马直扑长安,成功将吕布驱赶走,还把王允杀害了,就这样为董卓报了仇雪了恨。

接下来,在他们三人进入城中后,彼时周边存在诸多反对势力。就像凉州的马腾与韩遂,那时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呢。于是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这些曾经董卓的部下们,只能紧密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去共同抵御来自外部的敌人。

如此一来,在董卓被杀过去两年之际,周边那些前来挑衅的各方势力,差不多都已被他们成功击退了。并且,长安周边的地域,也大体上被其占领。最为要紧的是,此刻汉献帝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他们完全能够凭借汉献帝这张王牌,随时颁布诏书,以此来针对其余的势力。

到了此刻,那些曾隶属于董卓的旧部人员,总算是获得了片刻的安宁,情况相较之前而言,暂时安稳了不少。

然而恰是自此刻起,伴随外部矛盾渐渐缓和下来,那些曾隶属于董卓的旧部当中,其内部所存在的矛盾,便开始逐步显现出来了。

需明确的是,当初身处董卓帐下之际,几人的地位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且在起兵攻破长安之时,他们各自所贡献的力量,同样是全然不同的。然而到了最后,李傕、郭汜以及樊稠这几人,竟然变成了平起平坐的状况。

常言说得好,“卧榻之旁,怎能容他人酣睡”?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这三人就闹得不可开交,直接展开了火并。率先动手的是李傕,他把樊稠给杀了,还顺势吞并了樊稠的军队。这一下可把郭汜给惊动了,随后不久,李傕和郭汜便正式拉开了战幕,大打出手起来。

在双方展开战斗之后,汉献帝作为皇帝,立刻就被控制起来了。

历史上真实的李傕与郭汜,可并非无能之流。要是他们真如《三国演义》所描绘那般“有勇无谋”,又怎可能挟持汉献帝长达数年之久呢?实际情形是,彼时双方都清楚汉献帝所具备的价值,明白只要掌控住汉献帝,便能够对天下各路群雄发号施令。

只是呢,李傕下手的速度可要更快些。在双方刚开始交战的时候,他就迅速行动,抢先一步把汉献帝给抢走了,压根就没给郭汜留下任何机会呢。

在随后的数月时间里,双方展开了多次大规模的战斗。期间,各类复杂的争斗也接连不断。毕竟双方皆为董卓的旧部,各自麾下不少将领相互间颇为熟悉。故而在这段时间内,彼此谁也没法将对方怎样,并且还出现了许多将领行刺主帅之类的情况。

彼时的汉献帝,手中并无兵权,面对当时的局面,也只能干看着,毫无办法。他能采取的行动,顶多也就是差遣人手,去分别劝说涉事的双方,期望双方能够罢兵停战,可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

此外,双方混战起来,这可让长安周边的百姓又遭受了一场大劫难。要知道,距当时还不到一年前,关中就碰上了极为少见的旱灾,百姓们那时便已没了存粮。如今又添上这场战争,如此一来,整个关中地区迅速就呈现出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

在最为艰难的那段时期,汉献帝这边竟然连粮食都没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派人前往李傕那里去讨要粮食。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傕最后仅仅给了汉献帝几具都已经腐烂了的牛骨头罢了。

恰恰就在这般僵持不下的时刻,有一位关键人物登场了,一下子就将这个僵局给彻底打破了。

有一个人,其名为张济。

后世不少人或许对张济不太了解,可要是提到他媳妇,那很多人说不定就挺熟悉啦!

《三国演义》里,张济的媳妇是邹氏,他还有个侄子张绣。过了两年多,张济不幸战死,曹操顺势进驻宛城。哪晓得曹操竟看上了邹氏,就因这事儿,在那一夜,直接导致曹昂、曹安民以及典韦都丢掉了性命。

历史上的张济,抛却后来那些纷繁杂乱的事儿不谈,可不是个平庸之辈呢。就拿当时那个特定的时间点来说,张济所拥有的实力那可是相当强劲的,不容小觑。

张济跟李傕、郭汜等人的情况相同,早年都在董卓帐下担任校尉一职,并且同样来自凉州那一带。想当年董卓把势力转移至关中以后,张济便如同其他校尉一般,被董卓派遣到了关中的边缘地带,负责统领军队抵御关东联军。

后来,董卓被杀掉以后,张济便同李傕等一伙人一道,率领军队朝着长安发起反攻。等到众人最终成功打下长安之时,李傕、郭汜等一帮人决定率领部队留在长安,可张济却做出了与他们截然不同的选择。

他作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率领着自己所统领的军队,离开此地前往弘农郡进行镇守事宜。就这样,他带着麾下的将士们踏上了前往弘农郡的行程,肩负起在外镇守该郡的职责。

说到弘农郡,后世之人脑海中浮现最多的,恐怕非弘农杨氏莫属了,杨修他家便是。在东汉那个时期,弘农郡自身着实是个极为重要的所在呢。依照东汉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弘农郡是归司隶校尉部所管辖的。要是类比到现代,差不多就等同于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直辖市啦。

从战争层面考量,弘农郡掌控着外界通向关中的要道。其内部设有十一个县,人口颇为众多。仅就一个郡的实力而言,弘农郡或许不及南阳郡,然而要是把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考虑进去的话,弘农郡所具备的价值说不定就更为突出了。

弘农郡所处位置颇为关键,若从此地出发,往东而行的话,便具备攻略南阳的条件;若是选择南下,那么进军益州也存在一定机会;而倘若向西进发呢,还有可能去抢夺关中这块战略要地。

很明显,张济此人在战略眼光方面表现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于是在那之后,当李傕还有郭汜等一干人等在长安肆意妄为、作威作福之际,张济却始终安安稳稳地待在弘农郡,不紧不慢地发展着自身的势力,就如同在那一方天地里默默耕耘,稳步推进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如此这般,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待到李傕与郭汜已然彻底闹掰的时候,张济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然发展到了极为厉害的程度。其自身所具备的整体实力,那可是相当强横的。而同一时期的曹操呢,正在忙于应对那场“兖州之叛”,手底下也就只剩下寥寥几个县的地盘了。

倘若张济能够预知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那么在当下选择出兵去攻打曹操,想必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曹操给灭掉的吧。

就在这样的一种背景情形之下,张济在这个时候出人意料地派遣人员来到了长安,其目的是针对李傕与郭汜二人展开劝和的行动。

那么,在这个时候,张济究竟是出于何种缘由要主动出面去说和呢?为何他不选择任由李傕和郭汜继续这般拼死争斗下去,好让自己能够坐收渔翁之利呢?

对此,后世有不少史学家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中有一种分析被公认为是最为靠谱的。

回顾当时的历史状况,张济尽管自身实力颇为雄厚,可仅靠他一人,是没办法守住整个关中地区的。要是李傕与郭汜还持续争斗下去,直至双方都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那时候,像马腾、韩遂这类势力,亦或是关东的诸多群雄,肯定会瞅准机会乘虚而入的。

说到底,李傕、郭汜这伙人之间存在的矛盾,其实就是董卓旧部内部的争斗罢了。要知道,倘若外部那些势力真的打了进来,张济他本人肯定也没法幸免,是必然会跟着遭殃的。

再者,想当年张济为何选择去镇守弘农,而非留在长安呢?说到底,就是其当时实力欠佳。在入京之后,恰逢李傕与郭汜相互争斗,二者实力有所削减。倘若张济能趁此良机,将汉献帝抢到手中,最好是能接到弘农来。如此一来,张济便能够凭借汉献帝的名号,逐步掌控整个关中地区,并且还能保全这帮董卓旧部的实力呢。

很明显,在这个时候,要是张济能够出面进行劝和,并且设法让汉献帝从长安离开,那无疑会是对他而言最为有利的一种抉择。

随后,张济便着手安排人手,主动前去劝和。而此时的李傕与郭汜呢,他们相互争斗已久,已然疲惫不堪,早就没了继续作战的力气。要是他们不肯接受调停的话,极有可能会让张济有机可乘,乘虚而入,这无疑是最糟糕的局面了。

与此同时,李傕一方迫切需要一段停战的时光,好让自己能缓口气。而在郭汜那边呢,其实也同样希望汉献帝能离开李傕的掌控。毕竟当时汉献帝是被李傕挟持着的,只要李傕手中依旧握着汉献帝这张“王牌”,郭汜就没办法毫无顾忌地全力发动进攻。

总而言之,在经历了多次的调停之后,双方最终达成了统一的意见。那便是双方先行停战,由李傕准许汉献帝离去,并且众人要一同护送汉献帝,朝着洛阳的方向东归而去。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实际上是与所有人的利益都相契合的结果,它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因素,从而达成了这样一种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最终局面呢。

公元195年7月的时候,汉献帝率领着朝中的文武百官,正式开启了东归洛阳的行程。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随后的这一年当中,这支东行的队伍前行之路竟是极为艰辛坎坷的,遭遇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自汉献帝踏出洛阳那一刻起,不论是负责护送他的各路军阀,还是与之周边接壤的那些割据一方的枭雄,无一例外,全都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了这支队伍之上!

率先行动起来的那个人,正是郭汜。

当汉献帝刚率队准备离开长安,即将踏出长安大门之际,郭汜手下的士兵便迎了过来。究竟这背后有无郭汜指使,无人知晓。不过最终,汉献帝亮出自身的仪仗,凭借皇帝的身份,暂且喝退了那些士兵,如此才得以顺利走出长安城。

接下来,在走出长安城以后,郭汜便始终率领着军队,紧紧跟随着汉献帝。虽说对外宣称是要保护汉献帝,可他内心究竟打着怎样的算盘,恐怕就只有郭汜自己心里清楚了。

所幸的是,在汉献帝刚刚出城没过多久,张济派遣过来接应他的军队便赶到了。由于有张济这边形成的牵制之势,郭汜在短时间内也不敢再贸然行动了。

然而在随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当中,那郭汜虽打着护送的幌子,可实际上却始终在对汉献帝东归一事进行阻挠。之后,郭汜还进一步提出,要让汉献帝前往高陵县,并且就在高陵县先作一番休整、歇息一下。

这里还得额外提一下,彼时在汉献帝身旁,终究还是留存着最后一部分听从其指令的护卫与军队的。往前追溯几年的话,年纪尚幼的汉献帝也着实干了不少事儿呢。就拿娶妃子这类事宜来说,他借此先后将伏完、董承等人招揽到了自己身边。

并且,就在前不久,汉献帝已然正式册封伏完担任“执金吾”一职,由其亲自负责自身周边的护卫事务。在离开长安当日,汉献帝给好几位将军都晋升了官职,旨在让他们彼此制约,进而保障自己可以顺利地往东返回。

要知道,那时在汉献帝身旁,是有着上千听从其号令的军队的。汉献帝这一生,在东归洛阳的路途之中,可算是其拥有最为实际权力的一段时期了。虽说就这点护卫力量,肯定没法与李傕、郭汜等势力相抗衡,不过凭借其去短暂地牵制住他们,并且利用那些将领彼此间的矛盾,来暂时确保汉献帝不被劫走,还是能够办到的。

随后,郭汜强行要求汉献帝务必前往高陵县,面对这般情形,底下的大臣们全都束手无策。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候,汉献帝竟以绝食的方式来表示抗议,态度坚决地不肯去高陵。

就这样,到了最后关头,郭汜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做出暂时的妥协之举,应允先前往周边距离最近的那个县,在那儿停留下来,稍作歇脚休整一番。

就这样,汉献帝于七月份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行程。一路辗转之后,在八月初六这一日,顺利抵达了新丰之地。

长安的未央宫至新丰县,二者直线距离尚不足百里。然而,汉献帝所率队伍,这一路竟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由此,汉献帝当时前行途中遭遇的阻力究竟有多大,自是不难想象。

在抵达新丰之后,张济这边没过多久便迅速展开行动了。

彼时张济提出一个要求,那便是把河西郡的太守刘玄给替换下来,再安排自己这边的人去担任河西太守这一职务。需注意的是,此处所讲的河西郡,并非是大家熟知的河西走廊那处,而是指处于黄河以西的区域。在东汉之时,河西郡属于司隶校尉部直接管辖的七个郡当中的一个,其位置距离新丰北部并不远。

倘若在这个时候,汉献帝当真应允了的话,那么接下来,张济便会迅速接手河西郡,紧接着就能强行把汉献帝带到河西去,从而将其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汉献帝对此自是瞧出了其中的门道,当下十分果决地予以拒绝。在这之后,汉献帝使尽了各种由头,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总算把张济给敷衍过去,如此,总算是又成功躲过了一劫。

随后,时间来到了这一年的十月初一,彼时距离汉献帝离开长安已然过去了两个多月。就在这个时候,郭汜再也按捺不住了。就在当日,郭汜授意其手下之人,去焚烧学舍,以此来扰乱汉献帝的随行队伍,其目的便是妄图强行将汉献帝给抓住。

在那至关重要的时刻,汉献帝别无他法,只得匆忙转移至杨奉所驻扎的军营之中,暂且在那里隐蔽起来,以此躲避眼前的危机。

杨奉此人,早年是出身于黄巾军的。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他被东汉的官军给招降了,自此便成为了李傕的一名手下,开启了其在特定局势下的一段经历。

实际上,我们从当时护送汉献帝东归的人员名单里便能瞧出些端倪。参与此次护送行动的那些将军,他们身后基本各自隶属于不同的势力阵营。就拿张济和郭汜来说,这两人都曾亲身参与到护送之事当中。至于李傕那边呢,由于当时他正处于恢复实力的阶段,所以暂时只能派遣自己的下属前来。

彼时的汉献帝,巧妙借助这些人相互间存在的矛盾,竭力营造出一种平衡态势,以此来达成护送自身东归的目的。

紧接着,郭汜采取的行动很明显地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态势。于是没过多久,基本上所有参与到护送任务当中的各方势力,纷纷联合起来对郭汜展开围击。经过一场激烈的大战,郭汜所统领的军队又一次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听闻在此次战斗中竟被一次性斩首多达五千级呢!

对于郭汜来说,这场失败无疑是让他的处境愈发艰难,犹如雪上加霜一般。此前郭汜盘算着亲自带兵护送汉献帝,企图寻机挟持汉献帝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没料到,如今这一番折腾下来,他自己的家底竟全都赔了个精光。

就这样,到了最后时刻,郭汜别无他法,只得率领着为数不多的剩余部众,朝着终南山的方向奔逃而去,以此来寻求一线生机,躲避可能面临的危机与困境。

郭汜离去之后,护卫队伍里的一股势力就此消失不见了。在此情形下,汉献帝出于维持势力平衡的考量,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无虞,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径直继续前行,向着华阴的方向进发而去。

在这个地方,存在着一位颇为重要的将军,其名为段煨。

汉献帝一生经历诸多,细细看来,抵达华阴之时,实乃其倒数第二个可能实现翻盘的契机所在。毕竟在后续发生的衣带诏事件之前,华阴这一处,对汉献帝而言,堪称是他能够翻盘的最佳时机了,而衣带诏事件则是其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

而所有的这一切情况,其根源就在于那位在此地坐镇的大将,也就是段煨。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里,段煨算不上是重要角色。可要是着眼于真实的历史,段煨可就相当重要啦。他还有个哥哥呢,就是在桓灵二帝在位时期,狠狠地暴揍西羌的段颎。

段颎当年的勇猛程度自是不必多言。段颎离世后,其诸多旧部都被他的弟弟段煨所继承。但由于段颎曾卷入党争,最终失败还遭毒杀,受此牵连,段煨在之前的好些年里,日子过得也颇为艰难,着实不太顺遂。

况且他本就出身于凉州,本就属于凉州派的武将。在董卓势力逐渐崛起壮大之后,他便选择依附于董卓了。

然而,段煨与董卓的其他旧部有所不同,他那时只是处于依附的状态。其手下本就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人马。并且,即便是在曾效力于董卓之时,段煨的地位相较于李傕、郭汜等人而言,也是要高出许多的。

在董卓掌控大权之后,他着实不愿卷入董卓那些勾当当中,并且对董卓的作恶行径极为反感。于是,他便来到了华阴之地,率领军队在此驻守,以抵御关东联军。而在此前的数年时间里,段煨始终本本分分地在华阴驻守,踏踏实实地从事耕种之事,全力发展当地生产。

彼时已至这般时间节点,汉献帝身旁忠心耿耿的老臣已然所剩无几,少到近乎绝迹!更何况是那种既手握兵权,又对汉朝颇为忠诚的武将呢,那更是难寻踪迹了!如此情形之下,倘若汉献帝能够成功拉拢段煨,使其全力支持自身,进而制衡其余几股势力的话,汉献帝说不定还能存有一线翻盘的生机呢。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参与此次护送任务的另外那几位将领,同样也察觉到了这一情况。

所以到了最后时刻,汉献帝都还没来得及想好究竟该怎么做呢,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先行动起来了。

公元195年农历十月初五这一日,汉献帝来到了华阴之地。差不多就在同一时间,另有好几位将领,竟纷纷出面诬陷段煨,称其存有不轨之心,还说他和郭汜暗中相互勾结。于是,到了十月初十那天,杨奉、董承等人便自作主张,带兵径直朝着段煨的军营发起了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段煨着实有些不知所措,思来想去也没别的法子,便只能选择坚守营垒,并不外出迎敌。而且即便是在双方处于交战状态的那段时间里,他也依旧坚持为那些文武百官提供饮食,就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向众人表明自己的真实心意。

汉献帝面对眼前这一幕,心中纵有万般无奈,却也毫无办法。他也曾动过念头,打算下旨劝和,可在当下这种局面里,他所下达的命令早已如同废纸一般,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只能徒留一声叹息罢了。

最终,汉献帝别无他法,唯有迅速从华阴撤离。其目的在于防止双方爆发冲突,进而选择继续朝着弘农的方向前行。

就这样,汉献帝与段煨所带来的机会失之交臂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本有可能抓住的这个契机,最终还是从汉献帝的手中溜走,他没能好好把握段煨所给予的这一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错过。

然而,事情到此并未结束。

在离开华阴这个地方之后,汉献帝下一步便踏入了弘农郡的范围之内,而这里恰恰就是张济所掌控的地盘。

按理说,汉献帝到了张济的地盘后,应该能安稳些了吧?但关键在于,张济为何要主张让汉献帝来到他的地盘呢?说到底,其真实目的还是想把汉献帝当作人质。

其他几方势力其实早就洞悉了这一情况。随后呢,已经休整了好几个月的李傕,还有之前吃了败仗逃走的郭汜,他俩又一次勾结到一块儿,径直带着兵就气势汹汹地杀奔过来了。

就在同一时刻,向来表现得老老实实的张济,这回也全然不顾,彻底把脸给撕破了。彼时,为了能将汉献帝留在弘农,张济竟突然变卦反水,又一次和李傕、郭汜勾结到了一块儿。他妄图凭借李傕与郭汜的势力,先把汉献帝身边的护卫军队给消灭掉,进而将汉献帝彻底掌控起来。

就这样,在进入弘农郡后,战火重燃。时间来到十一月初三,张济、李傕、郭汜三方形成合力,与汉献帝的贴身护卫部队在弘农东涧展开了一场激烈大战。最终的结果令人痛心,汉献帝身旁的心腹护卫以及好不容易汇聚起来的那些老臣,又一次全部战死在了这场战役之中。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双方展开了多次交锋,汉献帝一方边与对方交战边不断转移。而就在这期间,一直跟随在汉献帝身旁的那最后一批勋贵子弟,以及最为核心的羽林、虎贲卫士,竟然全部都损失得一干二净了。

不少人在阅读汉献帝相关故事时,心里都曾冒出过这样一个疑问:汉献帝后来遭到曹操囚禁,可当年东汉的那些勋贵子弟,还有被称作东汉几大家族的后人呢,怎么就没人站出来帮助汉献帝摆脱曹操的掌控呢?这着实令人感到费解。

事实上,其根本原因恰恰就在于此。

此前董卓以及李傕等人曾多次展开屠戮行径,而此次汉献帝东归一事更是雪上加霜,如此一来,往昔那些王侯勋贵的后人差不多都已凋零殆尽了。依照东汉的相关规制,诸多勋贵的后代是能够避开察举制的流程,径直进入羽林军或者虎贲军,担任天子近侍,进而再寻机谋求晋升的。

然而在弘农进行的这一战,竟致使那些勋贵子弟,也就是一直环绕在皇帝身旁、身为最核心护卫力量的人员,差不多被斩杀殆尽了。

最为离谱的情况出现在后期,彼时汉献帝身旁已然没什么可用之人了。为了能够从弘农成功逃离,汉献帝别无他法,只得向周边的其他势力发出求援信号。要知道,在当时,弘农郡的周边区域,几乎全都是张济的手下势力在掌控着。

到了最后,汉献帝已然毫无他法,被逼无奈之下,只得下达命令,向周边那些黄巾军所残留的势力,还有匈奴右贤王统领的部队发出求援的讯息。

堂堂的大汉天子,竟然落到了需向黄巾军以及匈奴去求援,恳请他们来护送自己的这般田地……如此结局,着实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所幸的是,到最后黄巾军以及匈奴的右贤王,都实实在在地派了人前来增援。靠着他们给予的助力,汉献帝最终成功击退了张济、李傕等人。之后,汉献帝搭乘小船渡过黄河,从弘农郡辗转进入到了河东郡。

这里得顺带提一下,在此次救驾的事情里头,那些赶来增援的黄巾军以及匈奴,事后可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优厚待遇。黄巾军的诸位头领,差不多都获得了加官进爵的赏赐,其中待遇最优厚的,甚至被授予了并州牧这样的官职呢。

那匈奴的南匈奴右贤王,就因此次救驾之举,得以在中原稳稳扎下根来。时光流转,两百年过后,来到十六国时代后期,他的一位直系后裔,将会与拓跋家展开殊死搏斗,去全力争夺中原北方的最终归属究竟属于谁的问题。

赫连勃勃,乃右贤王的后人。在十六国时代后期的历史舞台之上,他可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彼时,诸多风云变幻皆围绕着他展开,他在那段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身影在那段历史进程中颇为醒目。

当然啦,这些都属于后面才会发生的事情了,是之后才要去谈论或者考虑的情况,反正当下暂且先不用过多去纠结这些,毕竟此刻它们还只是存在于未来的某种可能当中呢。

汉献帝能过黄河并抵达河东郡,最终暂驻于安邑县,这多亏了黄巾军以及匈奴的支援。河东郡太守王邑算是个不错的大臣,在汉献帝抵达后,他迅速派人送去了食物。只是王邑自身能力有所欠缺,手底下也没多少军队,因而无法对汉献帝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值得庆幸的一点在于,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李傕、郭汜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并不适宜再过黄河展开追击行动。所以到了最后,他们也别无他法,只能把手中扣押着的那些大臣以及宫人都给释放了,任由他们去寻找汉献帝所在之处。

如此一来,汉献帝在抵达河东郡后,好歹是暂时获得了几分安稳。此前一路奔波,历经诸多波折,此刻身处河东郡,虽不敢说全然无忧,但相较之前,也算是能有片刻的安宁了,总算是暂别了那惶惶不安的日子。

彼时的汉献帝,处境可谓极为凄惨。据史料所记,汉献帝身处安邑县时,竟寻觅不到一处像样的住所,只能栖身于一个篱笆围成的小院之中。每逢他与大臣们议事之际,士兵们便在篱笆外进行监视。并且,随行的将领们还忙着为自己麾下的部曲争取赏赐,甚至连最底层的士兵都被直接授予了校尉官职。

又过了好些天,河内郡太守张杨终于率领兵马赶到了。至此,汉献帝一直悬着的心才总算安定了下来。

此前一路走来,负责护送汉献帝的那些将军,大多都是董卓的老部下。然而张杨却与之不同,他曾是丁原的旧部,跟董卓压根就不是同一阵营的人,在这些护送者当中显得颇为特别呢。

并且,在当年丁原的手底下,存在着三位堪称超一流的猛将。其中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吕布了,还有一位是有着“八百打十万”这般惊人战绩的张辽。而这第三位呢,正是张杨此人。

彼时,有一位堪称超一流的猛将在旁护卫着,关键是,这人还并非董卓阵营之人。如此一来,汉献帝至此终于能够略微松口气,暂得片刻喘息之机了。

既然眼下已经稍微安全了一些,那咱们这会儿是不是就能够去做点儿别的事情啦?

自汉献帝登上皇位起,就已经更替了四个年号呢。有意思的是,这当中居然还包含着他父亲用过的年号。这情况不禁让汉献帝暗自琢磨起来,难道是自己所取的年号这个招牌没弄好,所以才致使自己一直运气不佳、诸事不顺呢?

既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那倒不如就在当下换一个年号好了!

公元196年正月之时,汉献帝好不容易迎来了一段相对安稳些的日子。就在安邑县这个地方,举行了一场祭祀仪式,其场面极为简陋。而就在这场仪式举行之际,汉献帝正式宣告,将年号更改为“建安”啦。

自刘秀称帝起,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东汉的年号已然更替了三十多次。最初,刘秀称帝之时所定的年号乃是“建武”。时光流转,直至当下,汉献帝这一朝终于又换上了“建安”这个年号。

他在当下并不知晓,这个年号日后会沦为东汉王朝仅存的最后一块招牌。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整个东汉的漫长历史进程里,它又恰恰会成为其中最为声名远扬的一块招牌!

兴许是招牌一换,竟真给汉献帝添了好运呢。往后的半年时光里,李傕、郭汜以及张济等一干人,居然都未曾追来。这般情形下,汉献帝只需处理好随行众人内部产生的矛盾,便能维持住局势的平衡啦。

在随后的半年当中,到了二月份时,黄巾军的那些旧部挑起了一场事端。他们或许存有劫持汉献帝的心思,故而不肯送汉献帝返回洛阳。不过最终,凭借汉献帝亲自出面进行劝解,再加上张杨所起到的震慑作用,总算是避免了各方陷入混战的局面。

几个月过后,时间来到了这一年的五月。彼时天气已然转暖,汉献帝便又一次向手下的将领们提出请求,希望他们能护送自己返回洛阳。起初,将领们都纷纷表示同意。然而,当这一行人抵达闻喜县的时候,那些黄巾军的将领却再次出尔反尔,改变了主意。

然而到了最后,汉献帝坚决要东归,硬是带着众人顺着山脚持续前行。好在这一过程中,张杨始终派遣士兵进行护送,还不间断地送来食物,如此一来,总算避免了汉献帝再次出现断粮的情况。

于是乎,在公元196年七月初一这一日,汉献帝终究是又一次返回了洛阳城。

然而在这个时候,他眼前所呈现的,全然不是曾经那般繁荣昌盛的洛阳了,映入眼帘的唯有一片焦土。皆因董卓昔日下达的那道命令,使得整个洛阳城,已然被彻底地焚烧破坏,几乎到了荡然无存的地步。

值得庆幸的一点在于,此刻的汉献帝已然摆脱了董卓旧部的掌控。洛阳尽管已残破不堪,可好歹能自己当家作主了。要是日后肯努力奋进,说不定还能迎来东山再起的契机呢。

然而汉献帝怎么也料想不到的是,就在他抵达洛阳的那几乎同一时刻,关东地区形形色色的各路枭雄,也近乎同步得知了这一消息。彼时,像袁绍、孙策、曹操等诸多势力,皆萌生出了抢夺汉献帝,进而掌控话语权的盘算。

就这样,汉献帝来到洛阳之后,仅仅才过去一个月的时间,曹操便也到达了洛阳。而在此之后呢,便开启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段广为人知的故事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