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搬迁!上海8万人大厂整体打包,员工陆续转移

李业粉 2023-04-26 09:22:00

疫情过后,本该人声鼎沸的富士康员工宿舍楼下却人影稀落,而在上海扎根了19年的昌硕,也放出了搬迁的消息,曾经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的代工厂,为什么如今都选择了搬离呢?

昌硕业务水平如何

昌硕科技成立于2004年,从正式成立那一刻起,就在上海扎下了根,作为全球五大代工厂之一,昌硕除了为华硕代工电脑之外,还接下了不少苹果相关的订单,例如苹果电脑的组装和部分手机组装业务,虽然业务规模不及富士康,但15亿美元的规模,在苹果合作的代工厂中也屈指可数。

除此之外,苹果看中昌硕的原因或许还有它的技术实力,虽然是一家代工厂,但昌硕却专门配备了一支研发团队,负责自行解决在生产流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因为有这样省心的团队,所以苹果对昌硕也十分重视。

不过即便是和其他代工厂相比,有着异常显眼的优势,昌硕却依然在上海运营了19年后,最终无奈搬离了厂区。

昌硕搬离上海

根据相关报道称,昌硕已经全线搬离了上海,而原本的生产线,也已经打包发往了昆山,不少员工也纷纷跟随产线到了新址,根据不少员工表示:因为近期工厂订单太少,他们的工作时间有时候甚至不到5小时,然而干得少薪水就少,因此不少人都选择了自行离职。

不过昌硕搬迁的原因的仅仅是订单减少吗?或许不止如此。

首先是苹果的重心开始了转移,苹果代言人此前曾在公告中表示,未来将会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转而将生产重心迁移到印度等地,甚至还透露称,已经把苹果15的基础型订单交给了印度工厂。

与此同时,因为国外疫情的影响,欧美各国的经济也都不太景气,与之而来的则是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因此作为苹果电脑与部分手机代工厂的昌硕,订单会减少也不足为奇。

其次是人工成本的上升,像代工厂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定需要极其庞大的劳动力群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红利的消退,工厂用人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况且上海的物价水平本就比其他地区高上一些,因此为了尽量压低成本,昌硕做出了搬迁到昆山的决定。

在昌硕搬迁前,人事部门就表示已经停止了招聘,还吐槽了一句,这场面他是真没见过,因为以前只有觉得来得不够多。

昌硕在轰轰烈烈进行搬迁的时候,同为苹果代工厂的富士康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代工厂面临困境

2022年在疫情最凶猛的时刻,苹果公司宣布推出新机型,而富士康作为苹果御用代工厂,在这个时间点自然不能掉了链子,因此虽然厂外的疫情来势汹汹,厂内的的机器轰鸣却未停止。

因为工厂内密集的人流,对防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个紧要关头怎么能停下?因此富士康在员工感染后,就将其隔离在宿舍,然后就有了各种亲历者进行报道,表示隔离的环境太差,隔离期间的食物难以下咽等等。

因为恐慌情绪的爆发,工人们纷纷选择了逃离,甚至连该有的工资都没有要,就拎着大包小包连夜出逃,随后就闹出了村镇鼓励进厂事件。

此后关于富士康的争议更加巨大,不过在这个时候,富士康其实已经做好了跟随苹果脚步,进行印度市场开拓的准备。

随着企业重心的外移,国内富士康的员工人数急剧减少,此前郑州厂区以35万人的规模,成为了富士康在国内最大的厂区,然而如今厂区附近的员工宿舍,却显得一片凋敝,因为大部分员工的离去,周边小吃街的店铺也挂满了休息或者转租告示。

此前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曾有一句经典发言:商人无祖国,市场就是我的祖国。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他跟随市场的选择,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印度建厂,准备在这片蓝海中大展宏图,或是复刻在中国的成功,不过他却忘了,印度是出了名的外企地狱。

此前小米因被指控金融犯罪而被冻结了资产,并且还被开出了6.7亿美元的罚单,尽管小米竭力解释,并且表示这笔专利费是交给美国公司的,印度当局也是丝毫不认。

而来自美国的福特企业,也在印度连连碰壁,极高的税率和特殊的市场环境,让福特撞得头破血流,在赔上了20多亿美元之后,福特连夜逃出了印度。印度用实力说明了,蓝海之所以是蓝海,是因为进去的都淹死了。

除了营商环境外,印度的识字率和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因此工人的整体素质实在算不上出色,同时他们对加班这个词也是深恶痛绝,因此富士康在印度吃到了大亏:工人的低产能和同样不乐观的成品率,让印度厂区举步维艰。

不少原本在疑惑昌硕为什么不迁往印度的人,在看到富士康的困境后,顿时觉得找到了原因。虽然富士康走出去之后损失惨重,但真正受到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国内失业的工人,毕竟这类产业的变动总是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社会应该如何应对

虽然昌硕搬迁带走了部分工人,让这件事的影响尽量降到了最小,但还是有人在昌硕和富士康的变动中看到了危机,因此不禁提出了疑问,面对这种冲击,应该怎么缓解或者是解决呢?答案或许很清晰。

首先是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劳动者能顺利度过失业,到重新上岗间的空白期,落实失业保险的缴纳进度。

其次就是加强教育,同时培养全民学习的习惯,因为在如今的科技发展速度之下,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未来必定是要被淘汰的,未来需要的会是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

虽然目前想要实现有些距离,但我们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毕竟危机总是突如其来。

0 阅读:7

李业粉

简介:读写不一样的人生 解答不一样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