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第1集结号 2024-06-27 10:40:17

图为互动课程

在现阶段快速变化的时代,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创造性和好奇心,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叫张益唐的数学家在美国读博的时候,由于和导师有冲突而不被授予推荐信,被迫在快餐行业待了十几年,但在重新回到数学领域后,他一举解决了与“哥德巴赫猜想”齐名的“孪生素数猜想”。

当学生羡慕他逆境坚持的力量时,张益唐回答道,“我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是因为我好奇,我喜欢,我对数学的这些猜想有兴趣,是好奇心推动我的。”

图为学生科技比赛

所以说,好奇心是驱动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而创新思维则是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关键能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所言,创造力是对观念进行“低买高卖”的“投资”活动,它能够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想法。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激发他们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教育专家赖念华教授指出,一个有创造性的孩子如果过度地被规范、被压抑,创造性会很难被激发。通常,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在他的环境中需要不断地被鼓励和启发,才能涌现创意。而伴随创造力的往往还有冒险精神这个特质,冒险可能会付出代价,会激发孩子的挑战和创新欲望,如果过度压抑孩子,孩子容易循规蹈矩,缺乏冒险精神,就难以创新。

创造力不仅仅是认知思维,它同样是一种人格特征。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创造一个鼓励和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施加限制和压力。

而在创造力教育上,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则是构建核心素质的三大要素。

创造性精神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开放态度和冒险精神;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跳出现有框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从而产生新观念、新方法;而创造性能力则是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它包括面对失败的能力、学习能力、调整自己的能力等。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意味着要教会他们如何将创意实现,如何克服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创造性能力。

图为学生课后活动

创造力教育的三大要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者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这些核心素质。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成就,更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领导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

现阶段,“双减”政策的施行,减少了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限制过度的校外培训,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创造性活动和探索,让学生能够在更轻松的环境中发展个人兴趣和创造力,正是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那么,我们要如何营造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环境呢?

首先,要重视“思维课程”,培养思维品质和习惯,强调在教学中注重与创造力相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如苏格拉底式提问、案例研究和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并形成系统的思维框架。

图为学校项目式学习展览

其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来建构对现实、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发现自我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激发孩子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追求创新。

第三,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特定领域的创造实践活动,如艺术、科学、商业或技术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与该领域相关的习惯、性向、知识及其专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创造,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创新能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自由、宽松和容忍的环境,它要求教育者和家长具备谦卑的心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孩子独特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人才,还能够激发出他们改变世界的能力。

0 阅读:2

第1集结号

简介:第1时间集结各方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