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年陪父看病,医生请他回家吃饭,一份红烧肉,他记了35年

浙江融媒体 2024-09-11 15:20:44

你会记得35年前的一顿饭吗?50岁的吴强一直记得:15岁的他独自陪伴患肿瘤的父亲到杭州求医,两个月的治疗中,那位医生多次请吴强回家吃饭。

“我吃到了人生最美味的红烧肉。”吴强至今记得那份红烧肉的光泽。

35年后的今天,吴强辗转找到了已经退休的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医生潘浩,表达一份迟到的谢意,“潘医生可能不知道,他当年的善举温暖了我很久。”

15岁少年

独自陪父亲去求医

前段时间,吴强带着妻子和儿子,从丽水开车到杭州,终于见到了潘浩医生。

89岁的潘浩早已认不出当年那个瘦小的男孩,但吴强说起孤身一人陪父亲看病的往事,潘浩的记忆被打开,“真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他会一直记着我。”

时间拉回到1989年,吴强的父亲在这一年确诊肝癌。

“那是个暑假,我刚好初中毕业放假,我爸先是在我们当地医院看的,医生说,这个病要去杭州治。”

吴强家在丽水市下面的一个县城,那个时候,从丽水到杭州坐客车需要18个小时,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基本是砂石路,“走一趟下来,满脸满身都是灰尘。”

父亲到杭州求医,需要人陪同。当时,吴强的两位姐姐都不在家,弟弟年幼,母亲体弱,只有15岁的他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此之前,我连县城都没出过,客车都没坐过几次。”

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一家人凑了5000多元,母亲做了一个布袋子把钱装在里面,吴强揣在怀里,搀着行动不稳的父亲踏上了到杭州求医的客车。

睡不好觉

每天还要背父亲上下楼

到杭州后,吴强带着父亲直奔浙江省肿瘤医院,挂了潘浩医生的号。“我不认识潘医生,但我父亲之前陪村里人看病的时候找过他。他们都说,潘医生很耐心,我们也不知道其他看这个毛病的医生,就直接找他。”

潘浩对吴强的父亲有印象,之前见面,吴强的父亲是陪在病人身边的那位,没想到这次再见,他自己成了病人,“我当时还是挺吃惊的,看他的样子不大好,和之前比,像是换了一个人。”

吴强的父亲已经肝癌晚期,没有办法手术,潘浩和同事为他制定的治疗方案是,介入治疗。

医院病房里,陪诊的家属都是成年人,只有吴强还是个孩子。

“当时医院的X光是在地下,病房在4楼,他父亲癌痛厉害,不能行动,他每天背着上下楼去做治疗。”潘浩看在眼里,很心疼这个孩子。

为了照顾好父亲,吴强还每天都医院附近的菜场买菜,在租住的地方,利用简易的煤炉炒菜、烧饭。

“我父亲痛得晚上睡不着,我也睡不着,整宿整宿醒着,白天再背他去治疗。”小小年纪的吴强,沉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些都能挺住,其实最难的是没钱,那些钱很快就用完了。”

因为拮据,吴强每天买菜都捉襟见肘。

医生请他回家

吃了一顿饭

有一天下班,潘浩找到吴强,说晚上请他和父亲到自己家吃饭。

“我还挺意外的,我们是病人嘛,没想到潘医生会叫我们去他家吃饭。”吴强说。

那顿饭,潘浩的夫人烧了一大桌丰盛的菜,吴强印象最深的是一盘红烧肉,“色泽发亮,非常软糯。”

有段时间没有吃肉的吴强从小心翼翼到狼吞虎咽。

吴强的父亲在医院治疗了两个多月,期间,潘浩又多次带他到家吃饭。“潘医生的夫人也非常和善,每次都做很多菜。”

“我就觉得这孩子很不容易,孝顺又本分,我妻子也经常对我说,孩子一个人在这里,太难了,多带他来吃饭。”潘浩说。

在吴强父亲的治疗上,每次调整方案,潘浩都会耐心给吴强解释。

“其实我听不大懂,我就一切听潘医生的,因为完全信任他。”吴强记得,父亲后来的治疗是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下属的半山医院,距离本院区有一些距离,“那个时候,潘医生每周都会过来一次,问问我父亲的病情,还鼓励他,说会慢慢好起来,给他打气。”

吴强也不止一次听到潘浩拜托病区的护士,多照顾自己。

留下自己的电话

医生说:有事就联系

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吴强的父亲准备回家休养,出院前,潘浩特意在一张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潘医生说,回去后,不管我父亲情况有什么变化,或者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吴强一直记得,潘浩在那张纸条上特意写下自己的名字,“他是怕我年纪小,万一记不住他的名字,不好找。”

父亲的病情不大好,但遇到了一位认真又温暖的医生。15岁的吴强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杭州。

“回去后没多久,我父亲就走了,然后家里又发生了很大的变故,混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潘医生留给我的纸条也被我弄丢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吴强的生活起起伏伏后最终走向安稳、幸福。

“其实我一直记得潘医生,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像他这样的医生。”结婚、生子后,吴强把这段经历告诉过妻子,儿子长大后,又讲给孩子听。

这么多年过去了,吴强想找到潘医生,但他不知道潘医生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医院,一时无从找起,“今年,我遇到一位医生朋友,给他讲了这件事,他很受感动,到处帮我打听,竟然找到了潘医生。”

(潘浩(左二)与吴先生、吴先生的儿子合影 受访者供图)

他送上一幅匾

四个字,反复斟酌

为了这次35年后的重逢,吴强做了很多准备,他想为潘医生送上一副牌匾,还特意在当地找了一位书法家。

牌匾上写什么字?吴强也再三思量。

“我想了好几个字,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关爱病患,最后我还是觉得医德双馨这四个字最能表达我的心情:潘医生真的是医者仁心,他可能也不知道,他的举动在那个时候,对我是很大的安慰,让我不那么害怕。”

看到吴强驱车6个多小时来送匾,让潘浩万分感动,“这么多年了,还能被记住,非常高兴。”

让吴强感念至今的善举,对潘浩来说,在他4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只道是寻常”。

“肿瘤患者本身就不容易,我们做医生的,除了看病,能安抚就尽量安抚他们。”潘浩一直有一个习惯,会主动把联系方式留给患者,“这样他们回去后 ,病情有什么变化,都能找到我,不会着急。从我的角度讲,患者治疗后,情况怎么样,我也想知道,也能更清楚治疗方案到底好不好。”

直到退休之后,潘浩还会经常收到以前患者的信息,咨询病情,他都会一一回答。

见面后的吴强和潘浩都很激动,从吴强父亲出院后的情况到身后事,再到吴强这么多年的经历,像是“故友重逢”。

“我这次来,特意让儿子和我一起,既是希望他能见见有恩于我们的潘医生,更是希望他也能学会感恩。” 吴强笑着说,“潘医生不仅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更是一位引领我走向光明的人生导师,他让我学会了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离别后,潘浩又给吴强发来消息:有事没事多来往,以后我们像家人一样了。

和35年前一样,温暖又治愈。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吴朝香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