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完全属于中国!因为当年毛主席一句话,如今没有一艘外船敢入

逍遥风中行者 2024-11-27 18:29:25

咱们中国的渤海,那可真是自家的一块宝地,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它不仅是国家的“海上护城河”,更是京津冀地区的安全屏障。

可你知道吗?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渤海差点成了“人人能来晃一圈”的公海!外国舰队随便进出,咱都没法说不。

后来怎么成了咱自家“后花园”的?

说白了,全靠毛主席当年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硬是扭转了局面,把渤海牢牢握在了自己手里。这背后的故事,听完你绝对拍案叫绝。

一、渤海是怎么成为内海的

先来回顾一下渤海这片海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渤海位于中国东北部,被山东、河北和辽宁三省环绕,旁边就是大连、天津这些经济重镇,甚至连首都北京也离得不远。

可以说,渤海是京津冀地区的“海上大门”。

如果这扇门被外国军舰随意进出,后果不堪设想——别说天津的港口了,连北京的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那时候国际上对领海的划分,是按三海里的范围来算的。

这个规则是17世纪一个荷兰法学家提出来的,他觉得大炮能打多远,领海就算多远。

可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这“三海里”对咱完全不够用啊!

按照这个标准,渤海的大部分区域都成了公海,外国舰队想进就进,咱根本拦不住。

尤其是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海军舰队如果敢在渤海湾晃悠,只要不超过“三海里”范围,咱拿人家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样的局面,别说守护京津冀了,简直是让外人随时揪着咱的命脉啊!

那怎么办?毛主席当年拍板定下了一个大动作——把渤海变成咱中国的内海。

怎么做到的呢?关键就在渤海湾的出口,那里有一串小岛叫庙岛群岛,最北边的北隍城岛距离大连不过22海里。

毛主席的意思很明确:咱用“大连-北隍城岛”这条线,把渤海湾的出口完全“封”起来。这样一来,渤海就成了咱自个儿的“后院”。

可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当时国际上都认“三海里”领海,咱一上来就划了12海里,直接把别人参与的“游戏规则”改了。

西方国家当然不乐意了,特别是美国,这种靠海军起家的国家,恨不得海洋资源全是它的,哪能容得下咱中国“另起炉灶”?

但中国不光提出来了,还通过实际行动让世界逐渐接受了12海里的标准。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确认了12海里领海的国际标准。到这时候,渤海是中国内海的地位才算彻底敲定。

二、从“三海里”到“12海里”,中国靠的是什么?

“三海里”这标准,说白了是历史遗留问题。

当年大炮就能打三海里,划这么远没毛病。可后来科技进步了,大炮打得远,飞机飞得快,“三海里”的安全范围显然不够用了。

新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提出“12海里”领海线,不仅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更体现了咱们敢于挑战旧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

但这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事。毛主席的12海里政策,不光让美国感到不爽,连一些中立国家也心存疑虑。

可中国硬是靠实力和实际行动,让12海里成为国际惯例。

像金门炮战那样的“以行动促规则”,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不认可我的线,我就用实力让你必须认。

三、为什么美国反对?其他国家为什么支持?

美国为啥反对?因为它根本不在乎“三海里”还是“12海里”,反正它的海军舰队想去哪就去哪。

对它来说各国领海越小越好,这样它更方便“自由航行”。说白了,美国反对的不是12海里,而是中国制定规则的能力。

但其他国家就不一样了。对于很多沿海国家领海从“三海里”扩大到“12海里”,意味着更大的安全缓冲区和更多的资源开发权。

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小国家,巴不得领海多划点范围,好多分点海洋资源。

所以中国提出的12海里领海线,实际上代表了很多国家的共同利益。

再加上中国自身的实力越来越强,最终让国际社会不得不接受这个新规则。

四、毛主席的魄力和远见

回过头来看,这次渤海内海化的成功,离不开毛主席的决策力。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军事实力和经济都不算强,很多人觉得不应该在国际上“出头”。

但毛主席看得远,他知道,如果当时不敢对西方国家的规则“不”,未来可能会被压得更惨。

渤海内海化的成功,既是对中国主权的捍卫,也是对国际规则的一次深远影响。

可以说,毛主席用当时的决策,换来了京津冀几十年的安全发展。

【结语】

说到底,强者才能定规则。

咱们中国当年要是没有毛主席站出来挑战“三海里”,今天的渤海可能早就成了“海上高速公路”,谁想进就进。

美国一向喜欢讲什么“自由航行”,可它的自由从来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妥协之上。

反观咱中国,不仅打破了不合理的旧规则,还让新的规则服务于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担当。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