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蠢蠢欲动,毛主席为了稳定全国的局势,乘坐火车前往南方视察,与地方同志进行沟通。
谈话过程中,毛主席频繁提到“叛变”的问题,并引用历史案例来说明,其中就提到有一条格外引人关注;
“瞿秋白被国民党捉住,写了《多余的话》,这就是自首叛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5e0ea27c159810de6744680e1cdffc.jpg)
作为我党历史上第二任最高领导人,瞿秋白两度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为什么无法被毛主席认可呢?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国际指示我党在武汉发动群众,没收地主土地,实施自卫。
对于共产国际的指示,我党内部存在两种意见,瞿秋白等人表示支持,陈独秀等人表示反对,最终瞿秋白的意见占据上风,中共五大会议上,瞿秋白首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瞿秋白临危受命,组织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定了反抗计划,即先发动南昌武装起义,再南下到广东,然后筹备北伐。
然而,南昌起义结束后,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变化,各地相继爆发武装起义,之后瞿秋白的计划破产,其领导人的使命就此结束。
1929年,共产国际再次对我党发出指示,要求我党采取冒险进攻的政策,在全国发起工人运动和武装起义。
当时,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攻入长沙,身在东北的李立三听闻喜讯,立即准备在哈尔滨和沈阳发起工人运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baafabdce00734af40879cc5712fce.jpg)
李立三的目的很明确,利用东北的暴乱,激化苏联与日本的矛盾,让双方爆发冲突,借助苏联之手支持我党革命。
李立三的行为,令斯大林非常生气,共产国际予以李立三训斥,将李立三彻底抛弃,并派遣瞿秋白回国料理后事。
就这样,瞿秋白第二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可是瞿秋白并没有察觉到共产国际的意图,反而在中央政治局会上为李立三开脱,结果遭到王明等人的攻击。
随后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被迫下野,从此转入阔别多年的文学领域,但是王明并不打算放过瞿秋白。
王明先是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瞿秋白的“错误”进行了批判,之后又将瞿秋白“流放”到条件艰苦的中央苏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af61d2fbad6bb3a597ba0662610b45.jpg)
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瞿秋白与毛主席交往颇多,毛主席经常与瞿秋白开玩笑,可是瞿秋白却总是保持一副严肃的面孔。
瞿秋白在共产国际工作期间,曾对毛主席提出过批评,还动议中央政治局取消提名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转移,瞿秋白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就被留在苏区组织游击斗争。
国民党军队攻破苏区以后,瞿秋白被捕入狱,在监狱中,瞿秋白以非凡的气魄,写下了饱受争议的《多余的话》。
1935年,36岁的瞿秋白英勇就义,毛主席并未将两人的矛盾放在心上,还先后多次赞扬瞿秋白的历史功绩。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内部对瞿秋白的看法发生变化,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将瞿秋白视为“晚节不保”的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72338c23002c9f4d8aed751a18fabc.jpg)
1962年,香港报刊发表了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毛主席看过报纸之后,在上面批示道:
“以后要少纪念瞿秋白,要多多纪念像方志敏这样的同志。”
在关键时刻容不得一点犹豫。
你讲这些是要负历史责任的,你敢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