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参军7年未提干,退伍前才遇伯乐,一战成名,00年晋升为上将

史中阅灯火 2025-03-28 10:05:42

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来赏罚分明,尤其是在战争之中立下功勋的军人,他们为共和国流血,国家定然不会忘记,尽管这些人参军的初衷是保家卫国,但荣誉是经历的象征,是国家的肯定,更是对个人后续的鞭策和激励。

我国曾有一位将军,诠释了什么叫厚积薄发,他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提干,直到退伍前夕才遇到了赏识自己这匹千里马的伯乐,00年晋升为上将,成为共和国的将军,他就是廖锡龙。

童年经历促进参军

廖锡龙出生于贵州思南县,当时的中国尚且处于抗日战争之中,也就是说,廖锡龙的童年生活,正是中国战争频发之际,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之后,还有解放战争与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

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廖锡龙的家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来自精神层面的渲染却不在少数。

由于生活拮据,廖锡龙小时候最大的快乐,就是听父母讲述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及国民党的残酷性,一来二去,逐渐长大的廖锡龙就对解放军部队充满了敬佩和向往,而这种向往也决定了廖锡龙后来的人生轨迹。

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廖锡龙却深知国家大义,尤其是家乡被解放之后,军队之中解放军的英勇身姿就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从那个时候开始,年幼的廖锡龙就多次模仿军队进行队列训练,甚至还拿树枝当枪支练习厮杀动作。

受家庭环境影响,廖锡龙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帮助家里承担一些必要的劳动,比如上山砍柴,打猎等等,这让廖锡龙的身体越来越强壮,磨练心性的同时,也为后来参军出色完成训练打下了基础。

在教育层面,因为家庭条件有限,梁新龙读完高中就辍学,但他依然展现出了很大的求知欲,哪怕是在田间工作期间,廖锡龙也会拿出书本认真学习。

伴随着全国解放,新中国正式建立,那时候的社会掀起了一股参军狂热,廖锡龙也不例外,1959年,19岁的廖锡龙顺利通过部队的选拔,完成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军中遇到伯乐

廖锡龙参军之后就像一枚钉子,哪里需要就牢牢坚守在哪里,他的思想十分朴素,参加部队并不想着升官发财,只是要保家卫国,只要国家需要,廖锡龙都义无反顾。

参军之初,廖锡龙被分配到云南边防部队,因为大环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以边疆地区也存在较多不安定因素,驻扎在那里的军队往往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廖锡龙到达之后,日常训练刻苦,执行任务准确及时,丝毫不拖泥带水。

尽管在文化水平层面比较落后,但廖锡龙却展现出了超强的战斗意识,这在当时非常难得,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廖锡龙就从战士成长为班长,后来又成为了领导更多人的排长,本以为可以就这样度过自己的军旅生涯,但一场意外却从天而降。

在军队之中,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大的责任,1964年,廖锡龙所在的部队接到了一次边疆地区的排雷任务,身为排长的廖锡龙身先士卒,义无反顾去执行这项任务。

这些位于边境地区的雷区属于战争残留,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十分常见,它也是一种高风险的任务,为了避免雷区炸伤当地平民,所以一般会派遣部队进行排雷。

在接到这项任务之后,廖锡龙带领小队前往,进行过期炸药地雷排除工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之中发生了意外,原本要用较长牵引线引爆的雷管突然发生爆炸,廖锡龙因为躲闪不及,右手被严重炸伤,其余身体部位也受到波及。

意外发生之后,廖锡龙被医务人员紧急送往医院,但因为受伤太过严重,导致其右手落下终身残疾,永远也无法恢复。

这个突发情况对军人来说是致命的,右手上的永久性伤害,意味着廖锡龙将来可能无法满足训练的基本要求。

更可惜的是,就在廖锡龙发生意外不久之前,他刚刚获得了昆明军区“陆军大比武”中刺杀项目的第一名,顺利成为将来提干的发展对象,但这次受伤却让一切都成了徒劳。

当时的解放军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革,按照规定,台士兵一律不允许提干,所以受伤之后的廖锡龙错过了多次提干晋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

岂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很快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1964年底,部队有安排廖锡龙转业的意向。

廖锡龙知道后伤心欲绝,他之所以意志消沉,并不是因为不能提干,而是不得不离开自己心心念念的部队。

尽管如此,廖锡龙依然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用超强的意志力完成平常的训练,尽管右臂有受伤,但依然完美完成了射击训练考核,成为全团的技能标兵。

军队领导看到了廖锡龙如此顽强的意志力,网开一面把他留了下来,但到了1976年,由于部队整编,廖锡龙因为身体原因再次面临转业,好在有师长关福城出面,竭尽全力把廖锡龙留了下来,继续担任连长,这匹千里马算是遇到了伯乐。

廖锡龙也十分清楚,如果没有自己的这位老领导,恐怕身上这军装早已脱下,所以内心十分感激。

几经波折之后才得以再次留在部队,廖锡龙对这次机会十分珍惜,并且很快在战场上立下了巨大的功勋。

出彩的表现

转眼间到了1979年,中国和越南在边境地区爆发了一场有限的自卫战争,当年廖锡龙的战斗意识如今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之中,廖锡龙凭借超强的战斗意识,力求做到知己知彼,他十分敏锐地发现,越南军队十分狡猾,很会利用当地地形优势,一旦我军的进攻太过迅猛,对方就会进入防空洞里躲避。

即使炮击刚刚停止,也不会迅速外出作战,我军初次与这样的敌人交手,作战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以为对方溃逃,进而不顾一切追击,越南军队会趁此时杀出,多次导致我方军队损伤严重。

廖锡龙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决定将计就计,在第一轮炮击之后,让我军摆出一副步兵向前冲锋的假象,迷惑越南军队,导致对方从防空洞中爬出,随后廖锡龙迅速下令,对该位置进行又一轮准确打击,瞬间瓦解了越南军队的打法。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廖锡龙的独特战法就被全军推广,我军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越南军队被这样的打法搞得手足无措,原本军事装备就比不上我国,如今地理位置优势也尽数丧失,所以只能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之下仓皇逃窜。

廖锡龙因为战场之上表现出色直接被任命为副军长,仅在半年之后就转正成为军长。

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身为军长的廖锡龙也从前线退下,他要去完成自己曾经的遗憾,那就是对知识的弥补,曾经的他连受教育都是奢求,其文化程度更不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官。

所以廖新龙申请来到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进修,几年的耐心学习让他提高了军事素养和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理念之后,廖锡龙的个人能力进一步增强。

终于在2000年,廖锡龙被授予上将军衔,两年之后又担任了总后勤部部长,即使没有战争,也依然可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价值。

身为后勤总部长的廖锡龙,对我国军队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养兵是第一位的,在经费和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应当将战备支出和生活支出统筹兼顾,实现综合平衡。

廖锡龙还强调要珍惜和利用好人民的血汗钱,他推行预算编制改革,对经费的投资从源头上进行优化,主张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在节省经费的同时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我军的整体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廖锡龙将军最终在2013年选择退休,因为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再进行高强度的部队管理工作,所以廖锡龙主动申请离开部队,如同一位世外高人一样,从此归隐。

晚年的廖锡龙行事非常低调,在他看来,人生中的很长时间都在报效祖国,如今得以空闲,应当好好陪伴自己的妻子,家人。

退休之后很少露面,也几乎没有什么公开活动,每时每刻都陪在妻子身边,过着最简单的生活。

2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