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一段令人心碎的经历。
14岁的花季少女,竟在镜头前被侵犯228次。
这仅仅是台湾艺人黄子佼案件的冰山一角,更令人震惊的是,还有更多未成年的受害者,最小的甚至只有10岁。
她们的遭遇,随着二审判决书的公开,逐渐浮出水面,也揭开了娱乐圈背后隐藏的罪恶。
这起案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黑暗。
黄子佼的罪行并非只是简单的观看未成年不雅视频,而是一张巨大的网络,涉及长期侵犯、胁迫、跟踪、骚扰、恐吓、威胁这些无助的少女和女童。
她们被迫在非自愿的情况下拍摄视频,甚至发生关系。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视频并非随意拍摄,而是根据“高级会员”的变态需求“定制”的。
为了满足这些会员的特殊癖好,受害者们被迫上传自己的学生证和个人信息,并定期更新。
她们的成长,变成了这些罪犯的“素材”,被用来拍摄不同类型的视频。
这些视频,如同商品一样被上架、被挑选、被购买,而这些女孩的社交账号、生活照、不雅视频截图,则成了吸引“顾客”的广告。
在二审开庭中,黄子佼承认了持有7名少女不雅视频,并对部分罪行供认不讳。
他仍然对检方追加起诉的40多名受害人是否成年存疑。
庭审结束后,他面对媒体深深鞠躬5秒,这一举动是忏悔还是作秀?
我们不得而知。
为了争取减刑,黄子佼表示会慎重考虑成立2000万基金会,协助同样遭受剥削的受害女子。
目前,他已经与至少一名受害者达成和解。
金钱真的能弥补这些女孩身心受到的创伤吗?
二审判决书中,法官为了追诉犯罪,事无巨细地描述了影片的细节,甚至详列了受害者的相关信息。
虽然受害者的名单都以代码代替,但仍然存在泄露的风险,这无疑会给她们带来二次伤害。
这些女孩,或许一生都将活在阴影之下。
黄子佼案并非个例。
在这个庞大的网络背后,还有成千上万个“黄子佼”,他们如同寄生虫般,吸食着这些孩子的青春。
他们是谁?
他们又藏在哪里?
除了直接参与犯罪的个人,搭建平台的始作俑者更是罪魁祸首。
他们为了牟利,构建了这个罪恶的平台,将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推向了深渊。
他们是否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些评论员指出,之前还有不少人替黄子佼说话,认为他只是看了未成年不雅视频。
这些人,本质上也是帮凶。
他们对罪恶的漠视,对受害者的轻视,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正如韩国电影《熔炉》所揭示的那样,未成年人保护的缺失,法律的漏洞,以及社会对这类犯罪的漠视,都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孩子,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如何完善法律,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如何唤醒社会良知,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的行动中来?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