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0月12日的科普中国·星空讲坛上,《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发表了题为《在奋斗中突围——中国商用飞机之路》的演讲,详细讲述了中国商用飞机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
飞机梦想的起源
中国人对航空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很早。1909年,在莱特兄弟首次飞行六年后,冯如在美国成功试飞了第一架中国制造的飞机。
这架飞机的性能超越了当时的美国机型,甚至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称“在飞行器的制造方面,黄种人已经超过了白人”。
冯如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希望用自己的飞机改变中国工业和经济面貌的坚定信念,他预言:“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
商业航线的初步探索
进入20世纪20年代,中国已经开辟了商业航线,1920年实现了北京至天津的航班。
然而,彼时中国的航线依然依赖外国飞机,飞行员和维护人员皆是外籍,这一切都反映出当时中国缺乏自主的航空工业能力。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致力于航空工业的发展,但当时的商用飞机并未被优先考虑,依旧依赖进口。
经过75年的发展,中国在造船、高铁和汽车制造等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民用航空领域,尤其是大飞机制造方面,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三次研发挑战
中国在大飞机研发上的努力历经三次重大挑战:
第一次挑战:708工程 1970年,中国启动了代号为708的秘密工程,旨在研发一款110吨重的远程客机。这一项目历时十年,1980年成功首飞,但由于工艺和质量管理问题,1985年项目被迫终止。
第二次尝试:与麦道的合作 运10项目下马后,中国向波音、空客等六家国际航空企业发出合作邀请,唯有麦道响应。通过合作,中国建立了航空制造业的网络体系,开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飞机制造,但1996年麦道被波音收购,合作随之终止。
第三次尝试:ARJ21的研发 1999年,中国调整了商用飞机发展战略,确定“自主研制,以我为主”的原则。2002年,ARJ21支线客机立项,经过12年的研发,成功交付,展现了中国在飞机制造上的进步。
关键技术突破
在ARJ21的研发过程中,中国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强度测试中,飞机在承受87%负荷时发生断裂,经过技术人员的反复努力,最终成功通过测试,打破了外界对中国制造的质疑。此外,经过无数次的“鸟撞实验”,ARJ21最终完成了严格的合规测试,积累了3418份合规报告,相当于十层楼高。
C919的成功与展望
ARJ21的成功为C919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后者是一款大型干线客机,标志着中国在民用航空领域的进一步突破。随着国航和南航开始接收C919,它在市场上逐渐赢得认可,成为与空客320和波音737相媲美的产品。
C919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采用了新材料和技术,提升了飞行体验和经济性。
展望未来
回顾中国商用飞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面对重重挑战,中国在大飞机领域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虽然距离成功仍有一段路要走,但前方的曙光已然显现。我们期待中国的商用飞机在未来能够克服困难,迎来胜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