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中,秀才孙志高母子可以说是最讽刺的两个人物,靠着盛淑兰的嫁妆过活,反过来还虐待她。其无耻的嘴脸让人憎恶!

然而,孙家母子为何会这么张狂!
尤其是孙母,口口声声说她的儿子是“宰相根苗”。不但不把宥阳盛家放在眼里,孙母还敢打明兰的主意。不过是个秀才,能狂成这样,谁给他们的底气?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
后来,我专门了解了下古代的科举制度,才明白难怪孙志高和他妈会那么拽。
1
在古代,读书人很少,超过90%的人是文盲,所以读书人本身就很受尊重。按照功名的等级,可以把读书人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贡生、进士。

等级越高,考取的难度越大,有人白发苍苍可能也还只是个童生。如果能考中秀才,那真的够炫耀一辈子了。
举个例子,在整个大清朝,上亿的人口,200多年间也不过才诞生了46万名秀才,如此可见考秀才之难。
一旦中了秀才,就意味着这位读书人已经跨入了“士”的行列。“士农工商”,“士”排在第一位,社会地位立刻就提了上来,还会享有很多优待政策。
比如:见官不用下跪,不用服徭役,犯罪受审时不必用刑等。

科举之路如此艰难,而孙志高仅12岁就考中了秀才,被乡里人称为“神童”。公正地说,真得很厉害!
如此一想,似乎孙家母子的狂妄也就说的通了。
2
宥阳盛家以经商起家,家财万贯。然而,任他如何有钱,商人的社会地位却是最低下的。
为了能把地位提高上去,盛家一方面督促家中子弟用功读书,走科举之路。另一方面,就是给家中女儿找个读书人做丈夫。

基于这个目的,盛家才把盛淑兰嫁给了家徒四壁的孙志高,随着陪嫁过去的是一大笔嫁妆和好几个下人。
按说,千金小姐嫁给了穷光蛋,盛淑兰是低嫁才对,但孙家母子可不这么想。
“12岁考中秀才”成了他们永远挂在嘴上的资本,理直气壮地花着盛淑兰的嫁妆,花天酒地地生活。并以“无所出”为由,两年不到就纳了六、七个小妾,还对盛淑兰极尽羞辱和虐待。
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每次盛淑兰被打回家,盛家都要搭个铺子把人送回去,好像多理亏一样。
如此一来,更加助涨了孙秀才的气焰,盛淑兰更加度日如年。

3
孙志高12岁中秀才,按说,他是及其聪慧的,再往上考个举人应该也不会太难。
但在电视剧中,我们除了看到他贪婪、好色、花天酒地之外,没有看到他有任何可取之处。
孙志高从小丧父,是孙母靠给人浆洗辛苦劳作把他抚养长大,使其考中秀才。
孙志高考取功名的目的,是要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
但是娶了盛淑兰之后,母子二人发现,原来生活竟然可以这样过,不用再经历寒窗苦读,也能吃喝不愁。那还读书做什么呢!

于是,孙志高不再努力,而是一边躺在妻子的嫁妆上吸血,一边仍然拿着“秀才”的资本,流连烟花之地,与他人附庸风雅。
说到底,是宥阳盛家看走了眼,把他当成了潜力股,却没想到他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
如果不是盛老太太和明兰正好到了宥阳,盛淑兰恐怕就要被孙家磋磨一辈子。
4
或许,孙志高这种人本身就不适合过人上人的日子。

如果他没娶盛淑兰,应该在学业上还能更上一层楼,但即便如此,以他的鼠目寸光,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即便真的功成名就,以他的心性,会是个好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