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女人硬气起来的第一步,要有敢于说“不”的底气

陈宝未来可期 2024-11-05 08:40:56

一口气看了十几集《小巷人家》,竟然欲罢不能。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对剧中黄玲大战公婆有很多感想。

我的体会是,黄玲很了不起,在与整个庄家的对抗中,坚定且无畏。

不是什么样的老人都值得尊敬,一味愚孝,毁得不仅是个人的精神和心理,还可能是一家人的和谐与前程。

1

很多年轻人都认为黄玲很软,尤其是在第一集中,黄玲的婆婆过生日,她忙上忙下做了一桌子菜,可是忙到最后,竟然连个座位都没有她的,被婆婆赶到厨房去吃。

很多人都说,如果换作是自己,早把桌子给掀了,黄玲还是太老实。

其实,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女人都是隐忍的,要么认为女人地位就是如此,要么知道自己受了委屈却选择息事宁人,真正做到反抗公婆,反抗丈夫的女人太少了。

黄玲受了公婆很多气,一直没有发作是为了给庄超英面子,维持表面的祥和。

庄超英是庄家的长子,中专毕业后,在苏州棉纺厂附中当老师。当年黄玲和他结婚时,庄家不但没有出一分钱,反而还以还债为由,握着庄超英的工资不撒手。

直到庄超英的弟弟结婚,黄玲才知道,庄家根本就没有债务,公公婆婆攥着大儿子的工资,是要给小儿子娶媳妇。

黄玲生孩子的时候,婆婆只伺候了几天就回了老家。对外却说,她伺候了大儿媳妇一个月。

每当庄家一家老小聚餐时,干在前头的是她,吃在最后的也是她。像那种吃饭被赶到厨房的事情,想必发生了不只一次两次。

而对于小儿子,婆婆却是不遗余力。黄玲的小叔子结婚时,婆婆甚至想用黄玲的嫁妆给小叔子媳妇做彩礼。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黄玲无比委屈,但为了丈夫,她都忍了。

2

然而,黄玲的隐忍却让公婆以为她是个软柿子,好拿捏,便想肆意掌控她家的生活。

一会儿想让另外两个孙子到大儿子家过寒假,一会儿又想把两个孙子,一个外孙子都送到大儿子家去上学。

他们从来不考虑大儿子能否承受的了,家里的粮食够不够吃,也不会给几个孩子带钱和粮食。

而庄超英呢,不管他父母提出任何要求,他都无条件答应,哪怕是牺牲自己孩子的前途,他都不会反驳一下。在庄超英的心里,父母兄弟是最重要的,老婆孩子都得靠边站。

这是黄玲不能容忍的,她可以被欺负,但她不允许自己的两个孩子也重复她的生活,尤其是女儿筱婷。

庄老太太重男轻女,她心里只有儿子孙子,至于筱婷,在她眼里就是个赔钱货,她随时都想把筱婷当成使唤丫头。

当她伤了脚的时候,她甚至想让年幼的筱婷去照顾她,顺便帮助小儿媳妇干家务。

为了两个孩子的前程,黄玲不想再忍,她彻底爆发了。

她告诉婆婆,她不同意小姑子和小叔子的孩子住到家里来,原因有二:

第一,家里的粮食都是定量的,庄图南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点粮食根本就不够吃。再来几个,家里负担不起。

第二,庄图南马上就要高考,家里空间紧张,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孩子,势必会影响图南考试。

3

庄家二老听罢勃然大怒,庄超英感到自己很没有面子,冲着妻子暴跳如雷。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黄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她告诉公公婆婆,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厂里发给她的,如果庄超英执意让几个孩子住进来,她就离婚,让庄超英出去住。

这一来,庄家二老虽然气愤,但也无话可说,黄玲最终维护了一双儿女的利益。

黄玲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她对庄图南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我来说,你的高考比鹏飞重要。对你姑姑来说,鹏飞留在苏州比你的高考,你的前途重要。”

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哪个做父母的不是先为自己的儿女着想。想必也只有不分四六的庄超英,才会把一双儿女放在他的侄子和外甥后边。

那个时代的女人,能做到黄玲这种程度很不容易。即使是现在,仍然有一些女人以男人的意志为尊,逆来顺受,缺少主见。

其实,女人之所以不被婆家尊重,就是因为一开始她选择了忍,给婆家人留下了好欺负的印象,所以才会不停的被欺负。

想要不被婆家拿捏,被尊重,其实很简单,只要勇于向婆家人说“不”,以后他们再想欺负你时就得先掂量掂量。

4

不过前提是,女人要有说“不”的底气。

黄玲与公婆大闹一场成功反转,那是因为房子是厂里发给她的,没有庄超英的工资,她靠自己拼命打毛衣,也能供两个孩子上学。

而庄超英离家出走住在学校以后,黄玲对他不闻不问,让庄超英看出了她的坚决,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回去,真的有可能失去老婆孩子。

无奈之下,他又灰溜溜回到家里。但如果一个女人处处都要倚仗男人,离开了男人自己就活不了,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说到底,敢于说“不”,还得自己有底气。

0 阅读:7
评论列表
  • joy 2
    2024-11-05 10:41

    是啊,女性要经济独立或有独立能力才是底气,其他的是浮云

陈宝未来可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