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却回家洗了个澡才跳河,事后才知其高明

墨色流年静好 2025-01-09 12:46:2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乾隆与刘墉,这对君臣之间的故事总是充满智慧与机锋。

在一次看似平常的冲突中,乾隆一怒之下竟命刘墉跳河自尽。

然而,刘墉非但没有急于赴死,反而选择回家洗了个澡,随后才施施然走向河边。

看似拖延的举动,却暗藏玄机,最终不仅化解了自身危机,还让乾隆刮目相看。

这场诡谲的君臣较量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高明之处?刘墉为何敢违抗皇命?

乾隆事后又为何转怒为喜?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往事,看看刘墉如何凭借智慧化险为夷,让人不得不感叹其聪明绝顶。

一言不合就勒令去死,乾隆也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

正值朝堂之上百官云集,乾隆正与众臣商议国是,然百家争鸣,莫衷一是。

这位六十岁的"老年天子"耐心耗尽,拍板做出决断。

一旁的和珅见状,立马阿谀奉承,乾隆喜形于色。

众臣见状,虽心有不甘,却也只得随声附和。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刘墉突然开口,慷慨陈词,据理力争。

他滔滔不绝,字字珠玑。

然而在乾隆看来,这分明是犯上,是蔑视君权!

和珅如何肯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连连搭腔,将乾隆的怒火推至顶峰。

一句"你去死吧",就这么脱口而出。

满朝哗然,刘墉也愣在当场。

乾隆的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这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皇帝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就是法律。

刘墉若是当真去死,那也只能认倒霉。

可他又岂是轻言放弃的人?满腹的才华抱负,岂能付之东流?

刘墉回家洗澡去了,但可没真的"去死"

刘墉自然听出了话中大意,可他偏不如和珅的意,还真就真的领旨回家,吩咐家人哭丧,自己则洗了个澡——还是穿着衣服就跳进浴桶里的那种洗法。

然后,披头散发一身湿漉漉地就去觐见乾隆了。

"臣,遇见,屈原……"当着乾隆的面,一向以辩才著称的刘墉突然结巴了起来。

只断断续续说了几句"屈原告诉我不能死"、"怕连累皇上的千古美名"云云。

乾隆一听,心领神会。

这满朝文武哪个不知道他乾隆是"明君"?刘墉这番话,可比和珅的马屁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再看刘墉这副落汤鸡的可怜样,乾隆当即哈哈大笑,不仅赦免了刘墉的"死罪",还赏了不少金银。

这一招"苦肉计",可谓高明至极。

刘墉深谙乾隆的脾性,知道他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名声。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乾隆捧上天,还附赠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再加上自己这副楚楚可怜的模样,乾隆能不心软吗?这招既阴损,又高明,也只有刘罗锅想得出来。

小人和珅,可没刘罗锅的命好

看到这儿,难免要替这位和珅捏把汗。

在这盛世之下,有谁的日子能比和珅更滋润?他是乾隆身边的红人,更是乾隆最信任的大臣。

不像刘墉,仕途多舛,被贬谪了好几次。

几十年来,和珅的权势如日中天。

他不屑与刘墉为伍,更看不上刘墉的所作所为。

在他眼里,刘墉就是个不服管教、爱出风头的刺头。

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整治整治他,结果还让刘墉给兜了回去。

只可惜啊,小人再得势,终归没有刘罗锅的命好。

且看乾隆驾崩后,嘉庆帝是如何整治和珅的。

那抄家、审案,说到底还不是拿刘墉开刀?

造化弄人,没有人能一直站在权力和利益的顶端。

和珅一朝跌落神坛,也不过就是众星捧月变成过街老鼠。

而刘墉呢?他虽然屡遭贬谪,却始终坚守自己的操守和原则。

在乾隆朝的政治舞台上,刘罗锅可谓是一股清流,一股永不妥协的力量。

"两根萝卜",刘墉只用两根萝卜,就让乾隆免了齐鲁大地的赋税。

话说刘墉虽一生坎坷,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清官。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有一年,乾隆让刘墉带特产进京,刘墉却只带了两根萝卜。

别人都带的满满当当,刘墉就俩萝卜,这叫乾隆情何以堪?

谁知刘墉却说,家乡灾年不断,穷人无以为食,今年好不容易才有萝卜吃。

乾隆闻言震惊,他做了几十年皇帝,居然不知还有这等穷苦人。

看着手中这两根又小又干瘪的萝卜,乾隆当即下诏,免了齐鲁大地的赋税。

这个故事,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却透露出刘墉为官的真谛。

他心系百姓疾苦,却从不以此邀功请赏。

他深知,一个苛政猛于虎的朝廷,只会让百姓更加困苦。

因此,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乾隆敲响了警钟。

试想,在那个奢靡糜烂的年代,又有多少官员能像刘墉这样,真正为百姓着想?又有多少人,敢用两根萝卜,来唤醒一个帝王的良知?

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墉能屹立不倒,实属不易

刘墉一生几经沉浮,却始终不改其志。

在乾隆时期,他先后多次遭贬谪。

每次他都能东山再起,重新赢得圣上信任。

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与和珅这样的权臣暗中较量。

后世戏说刘墉、和珅、乾隆"铁三角",然而事实上,和珅根本就看不上刘墉。

因为在他看来,刘墉不过就是个刺头,一个挡了他财路的绊脚石。

可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曾经春风得意的和珅,最后却栽在刘墉手上?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

有人一直伪装,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

而有人,即使饱经风霜,却依然不忘初心。

刘墉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官的担当,一个智者的睿智,一个仁人的情怀。

嘉庆铁腕反腐,刘罗锅名满天下,和珅身首异处

乾隆在位六十年,是一代明君,可晚年昏庸。

为避免康熙朝覆辙,他当机立断,传位于嘉庆。

嘉庆帝继位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和珅身上。

大肆抄家,大兴问罪,和珅抱头鼠窜,难逃一死。

主持和珅案的,正是我们的刘罗锅。

这一下可把刘墉的名头打响了。

在百姓心中,他简直就是除暴安良的化身!

这场反腐风暴,不仅撕下了和珅的画皮,也将整个大清的积弊展露在世人眼前。

而刘墉,无疑是这场风暴的领航者。

他用自己的方式,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有人说,在乾隆晚年,刘墉是最后的良心。

他身上,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

而他的故事,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

历史的天空里,总有些人在闪闪发光。

有人登顶玉堂,被誉为"十全老人",也有人身首异处,臭名昭著;有人抖抖衣袖净尘埃,却被千秋万代所传颂。

在乾隆的晚年,刘墉无疑就是那个"别样的清流",一个虽饱经风霜却不肯低头的刚直之臣。

他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时局,也见证了一个盛世走向没落的历程。

刘墉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但他的人格魅力,却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贪嗔痴。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文人,一个敢于直面权势、捍卫良知的斗士。

今日重提旧事,我们更应当思考,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个体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在怎样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或许,刘墉的故事,正给了我们答案。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心存良知,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就一定能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抹亮色。

让我们向刘墉致敬,向所有那些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人们致敬!

1 阅读: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