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作品《沉思录》中写道: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灵魂不可焦躁不安,生活才能平稳无忧。”
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活在当下,当我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时,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甚至有些身不由己,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究其原因,是因为太多纷扰让我们变得浮躁不安,是因为无法看清生活的本质而频频出错,越是焦虑越是过得悲惨。
我们不应该将目光放在窗外,而应该多多管理好自己,修炼内功,才能心想事成。
在我看来,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可以归纳为9个字:事不拖、话少说、人不躁。
1事不拖,用行动解决问题
有句话说: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现实中,我们总是无端陷入胡思乱想,或者是“前怕狼后怕虎”,是因为一直让自己陷入到拖延中不能自拔,忘记了最初上路的初心。
越是犹豫,越会让自己滋生各种焦虑、不安,越是能够行动起来,反而更容易走出困境、解决问题。
我看过一个关于曾国藩的故事。
当年,他初到京城,工作清闲,生活无忧,慢慢的舒适的环境让他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
一旦碰到棘手的问题,就会习惯性放在一边,还安慰自己过一会儿再好好考虑。
殊不知,过一会儿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哪怕自己早早列好的计划,也总是推三阻四的不肯落实,宁愿将自己的时间放在酒局社交上。
不曾想,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消耗,任务距离要完成的日期越来越近,各种事情也是纷至沓来,让自己更是手足无措。
不得已,为了准时交差,他只能不顾健康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大病一场。
自此以后,他开始痛定思痛彻底戒掉了拖延的坏习惯。
一旦确定好的计划,最好今日事今日毕,想到马上去做,绝对不拖延。
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彻底戒掉了拖延的坏习惯,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工作上也是收获满满。
一个人最好的自律,就是事不拖,记得用行动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事半功倍。
2话少说,三思而后行
有句话说:
“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
活在当下,说话要谨慎,不能随心所欲,行动不要轻浮,要三思而后行。
稻熟低穗,人熟低声,这是一种睿智的心境,更是一个人自律最好的表现。
有这样一个有哲理的小故事。
墨子有一个学生名叫子禽,有一次他问墨子一个问题:
“多言和少言,哪个更好呢?”
墨子说:
“青蛙和苍蝇,昼夜不分地叫个不停,弄得自己口干舌燥,也没有人愿意聆听他们的叫声。但是报晓的雄鸡,只在黎明时高歌,天下的人却都闻鸡而起。”
太多时候,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乱说,说得越多越容易得罪人,更容易让自己露怯,不但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更容易成为别人讨厌的人。
因为说再多没有多大作用,关键是说到点子上,或者是在合适的时机说合适的话,然后再去行动,往往才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当一个人越来越成熟,越不会变得夸夸其谈,反而是惜字如金,不想多说。
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早就明白了多说无益,而是要先静观其变,让自己真正明白是非曲直后,真正说出去的话会有分量、有根据,才会让人信服。
《弟子规》中写道: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宁肯少言寡语,也不要夸夸其谈,英雄无言,岁月有声,话不多说,静可内省。
3人不躁,事事圆满
《荀子》中说: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一个人不管到了什么年纪,最好的自律,往往离不开人不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持淡定与从容,最终事事圆满。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有两个司机,一个是典型的急性子,永远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说要去哪里,马上就出发。
很多人原本都喜欢他,可是后来才发现,他太过急躁,一路上风驰电掣,根本不注意安全,让人心惊胆战。
而且,经常还会走错路,堵在路上很久,耽误了很多人办事的进度。
另一个司机,则是性格有些慢,不管去哪里都会事先研究一下路线,选择顺畅又近的路线。
有时候,有人要去好几个地方,他都会根据别人办事的重要程度,先规划出线路,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能保证安全。
之后,急性子的司机被解雇了,慢性子的司机留了下来。
弘一大师说: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不管做什么事,最忌讳的就是急躁,盲目求快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心不急躁,事无巨细;人不自作,福运临门。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让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命运。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不要太过急躁,而是让自己稳得住,才能在清醒之中不失分寸,更能看清事情端倪,找到人生的最优答案。
4总结
杨绛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的成长之路亦是如此,想要变得优秀与厉害,必须要拥有自律,才能真正越走越远。
事不拖,用行动解决问题;
话少说,三思而后行;
人不躁,才能事事圆满。
往后余生,愿你能够拥有最好的自律,远离是非烦扰,活出自在舒心,与最好的人生光景不期而遇。
-END-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