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卒中,时间就是生命!正确做好急救措施,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汉汉的笔记 2024-11-02 17:12:32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卒中(又称脑中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600万人死于卒中,另有数百万人因此致残。然而,许多人对卒中的认识仍然不足,甚至存在不少误区。

认识卒中:生命的“急刹车”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根据病因不同,卒中可分为两大类:

1. 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的85%,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

2. 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的15%,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

卒中的“预警信号”:不可忽视的蛛丝马迹

卒中的发生往往不是毫无征兆的,许多患者在发病前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这是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TIA的症状与卒中相似,但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24小时,且不留后遗症。常见症状包括:

1. 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

2. 突然视力模糊或丧失

3.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4. 头晕、失去平衡或协调性差

5. 严重头痛,尤其是突然加重时

6. 不明原因的跌倒或失去意识

记住FAST原则(Face-脸是否下垂、Arm-手臂能否平举、Speech-言语是否清晰、Time-时间紧迫,立即求救),可以帮助快速识别卒中症状,及时采取行动。

高风险人群:谁更易成为卒中的“目标”?

虽然卒中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某些人群因其特定的生理条件或生活习惯,面临更高的风险: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 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壁,增加卒中风险。

3. 心脏病:如房颤、心肌梗死等,可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

4. 高血脂:高胆固醇水平易导致动脉硬化。

5. 吸烟与饮酒过量: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过量酒精都会损害血管健康。

6. 肥胖与缺乏运动:肥胖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7. 家族遗传:有卒中家族史的人应更加警惕。

卒中的诊断

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治疗卒中的关键。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

2.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MRI,可以显示脑部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区分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3. 血液检查:检测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4. 心电图:检查心脏功能,排除心源性栓塞的可能性。

预防胜于治疗:构建卒中的“防火墙”

预防卒中,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盐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3. 戒烟限酒:完全戒烟,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两杯,女性不超过一杯。

4.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4之间,避免肥胖。

5.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6. 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管理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卒中的治疗

卒中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损伤,防止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

1. 溶栓治疗:对于缺血性卒中,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内使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2. 抗血小板治疗: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3. 抗凝治疗:对于心源性栓塞引起的卒中,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抗凝药物,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4.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卒中,如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性卒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卒中的急救与护理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卒中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尽快联系救护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医院。

2. 保持患者平躺:将患者平躺在地上,头部稍微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3. 观察并记录症状: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症状的变化等信息,以便医生参考。

4. 避免喂食和喂水:在医生到达前,不要给患者喂食或喂水,以免误吸。

5. 安抚患者:保持冷静,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其过度紧张。

卒中,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疾病,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知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它的发生。同时,面对卒中,我们不应孤单前行,家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的支持都是我们战胜病魔的强大力量。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