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伟人,是领袖,是为了中国人民奋斗了一生的人。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毛主席不止自己为革命事业奋斗,他的家人也是一样,毛主席有不止一位亲人为祖国献出国生命。
毛泽东不止一个儿子,可是活到最后的却只有一个。在那个战争纷乱的年代,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更别提是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主席是多少不义之人的目标,国民党特务戴笠,还曾想派人去暗杀,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
这个幸运的人就是毛岸青。
01坎坷的年少时光
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可从他出生起,就注定了,不会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陪伴下长大,当时的毛泽东就已经,奋斗在前线了。
可当毛岸青还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母亲杨开慧就被军阀何健残忍的杀害了。于是他就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跟随着外婆生活,可外婆毕竟年纪大了,照顾着三个孩子,还是十分吃力的,于是毛泽东把他们接到了上海在地下党办的幼稚园读书。
可到了上海又没有多久,上海地下党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个幼稚园也不复存在,三兄弟被迫再次转换生活地点。在这期间,,她们与毛岸龙走失,两兄弟还曾在市井间流浪,也联系不上当时的地下党组织,他们捡过破烂,做过工人,卖过报纸,见识了一切人间疾苦,世态沧桑,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毛岸青曾被一个流氓地痞毒打,甚至伤到了脑袋,这种伤害还无法治愈,伴随一生。
终于,毛岸青和毛岸英被我党同志找到,他们被寄养在了地下党人董建武的家里。毕竟当时形式还是很紧张,他们还是有随时被发现的危险,于是两兄弟又在上海地下党人的帮助下,从法国到达了苏联,离开故乡奔赴异国他乡的毛岸青此时才13岁。
02归国,在后方为革命助力
毛主席把他们两个兄弟送到苏联,一方面是能够在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另一方面,也是想让他们在苏联学习到更优秀的思想。在苏联的两人不止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一同和苏联的战士们反抗日本法西斯。毛岸英上了战场,毛岸青因为伤病,在后方做后勤保障。
1947年,毛岸青回国,跟随了父亲毛泽东的脚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他并没有上前线战场,而是在后方负责翻译起了马列经典著作,他先后翻译了十多部书籍,让当时思想贫乏的人们看到了不少佳作。
由于毛岸青在苏联呆了十年之久,他的俄语说的非常熟练,而且在苏联的学习生活养成了他用俄语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习惯。哪怕回国了,还经常时不时的就说一句俄语,有一次在京山空山洞游览的时候,有人想请他题字,他还用俄语写了一句:我热爱京山人民。
03来之不易的爱人
毛岸青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就已经20多岁了,在回国之后的几年里,他又一直埋头去翻译书籍,在后方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着,根本无心去思考情感上的问题。
可他无心,别人却有意,大家看着这个30岁都没有对象的优秀青年,都很着急,毛主席也曾劝过他找一个合适的女子,一起能够安稳度日就可以,可偏偏毛岸青却一直没放在心上,
直到毛岸青35岁了,还是如之前一样孤身一人,没有一点想要结婚的打算,于是大家就帮他物色人选。
这时有一个女孩走到了众人的视野中,她便是毛岸青的嫂子刘思齐的妹妹邵华,于是在家人的联系下,毛岸青和邵华见面了。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很羞涩,也很紧张,还是邵华先打破僵局,礼貌的微笑着,打了个招呼,正是这么一个笑容,让毛岸青眼前一亮。
可当时的邵华还在上大学,两人虽然有几次见面,可在邵华去北京继续完成学业的时候,离别还是到来了,在那个交通和和通讯都不便利的年代,相隔远了,感情可能也就淡了。可是毛岸青和邵华并没有,他们互相保持着书信往来,在一封封信的送达中,他们也越发的把彼此放在了心上。于是,在1960年,两人终于在大连结婚了。
04幸福的婚后生活
毛岸青和邵华两个人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对学问还都有着一样的追求,在信仰上,两个人都忠于党的事业,他们一起编写了一些书籍,还策划了《杨开慧》等影视作品,不是如此,还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文章。
他们彼此照顾,还有了一个儿子,对于这个儿子,邵华有着很高的要求,可毛岸青却恰好相反,他更宠爱这个孩子一些,于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两个人就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配合的还是分默契。
毛岸青本就爱好丰富,晚年生活自然也十分精彩,他偶尔会拉二胡,弹弹琴,邵华虽然不会,但是她却喜欢看毛岸青演奏,而邵华喜欢摄影,毛岸青便经常陪她外出采风。两人还经常在饭后一起散步,踏着夕阳走在路上,显得静谧又美好。
05结语
毛岸青虽然未曾上过前线,但也为革命奉献了他的一生,不管童年再怎样艰苦,长大之后,依然为着更美好的生活在努力奋斗。他所翻译的马列经典著作,给党的工作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所为革命做的是提供精神的财富。
毛主席对他寄予了厚望,毛岸青也并没有辜负父亲的重托,真正的做到了治学严谨,沉稳,低调。直到2007年,毛岸青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