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珍瓷《官窑灰青瓜棱敞口瓶》鉴赏

古韵燕蜀收藏 2025-02-09 22:12:40

典雅古朴北宋官 瓜棱敞口美瓷瓶

宋官窑,南北宋时期的著名窑口,其烧制的瓷器以其玉质般釉,庄重而又典雅的,以及神秘的开片纹所展现之自然美而闻名于世,历久不衰。概括地说,宋官窑在艺术风格上乃是以单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线片著称,具有古雅而崇高的独特艺术美感。

宋官窑分为北宋汴京官窑和南宋俢内司、郊坛下官窑。其所烧之瓷,皆宫廷或王公贵族使用之器。因此,要求制作完美,成品无瑕。其早期作品为全身敷釉,多以支钉装烧或者支钉与垫烧结合。而至南宋则因胎釉更厚,而制器体量较之汴京官窑为重,故其支钉除较粗外,也只是数量在某些较大器上有增,中晚期后,则逐步为全垫烧所取代。

而就釉色相对而言,北宋官窑瓷遗存量明显少于南宋官窑瓷,且多以灰青为主,南宋官窑的釉色则更多一些,青釉、粉青、灰青兼而有之。其中,北宋官窑又以开大片纹为多见,器形上仿古青铜器的祭祀器较多。

此外,宋官窑瓷器,在历史上素有“紫口铁足”之说,即指口沿处釉层较薄,泛出比黑胎稍浅的紫色,而底足无釉处则呈现如老铁一般的胎色。故,这一特征成为鉴别宋官窑的典型标准。然而,这一特征并非绝对,事实上不少到代宋官窑器,其口因施釉匀称少流淌,故其口亦未见“紫口”现象。因此,“紫口”虽可不见,然铁足是一定要见的,当然,有紫口则更容易识别,仅此而已。

余不多言,有关宋官窑的资料描述较多,各有千秋,此不赘述。今日赏瓷,特将愚帐中所藏另一件北宋官窑灰青敞口瓶点选出列,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再赏其不一般的独特古雅之美,以飨瓷好矣。

鉴赏此器。不难看出,本品为一敞口瓜棱瓶器形,较为独特。其高约23.5厘米左右,体型中大。可见其造型古朴,制胎规整有加,器身匀称,瓜棱凸起,比例协调,凸显稳重。续观其釉色,是为灰青之色,乃北宋官窑的典型釉色。再可察其釉水肥厚,釉面开大片纹,褐色纹路线条十分自然和典型。其中,未见其口有明显“紫口”现象,是为北宋官窑的一大特色(紫口现象在南宋官窑中多见)。再可见其圈足底垫烧而露胎,则可见其胎色如锈铁般,是为北宋官窑必具之铁足特征矣。

续再观之,可见其釉水较为肥厚,釉面光泽十分的柔和,呈鲜明的哑光现象,釉面镜下察之有玛瑙闪光点,小气泡稀疏寥若晨星,包浆老润,有较强的玉质感,开片纹缝隙弥散老垢,老瘢痕可见。一言以蔽之,其釉面整体观之,凸显一股由来已久的自然和润之老气,悠久年代不言而喻。如此,诸般特征所证,伪仿品皆不可得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余不多言,此“北宋官窑灰青瓜棱敞口瓶”,观其器相、釉相、纹相、光泽口足等诸相,可断其北宋徽宗时期的到代官窑瓷器,真实可靠,谓之开门见山之品,自当不在话下。

前述,北宋官窑相对南宋官窑遗存更少,更为珍稀,而之前有一种令人笑话的臆估,说是北宋官窑仅存世四件,这与宋汝窑存世仅37.5件的说法如出一辙,实乃毫无依据的臆估。事实上,尽管珍稀,然亦绝非只有那宫馆洋博才能有藏,事实上,中国大陆民间所藏之品不仅真实,而且有些器物,无论是器形还是质地品质皆有更上一层楼者。

故而,我们唯有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依据实物而论,莫把真品硬要说成假货,反之亦然,唯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收藏鉴赏家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本品可转让)

0 阅读:0

古韵燕蜀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