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消息,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四国进口的光伏板加征高额关税,最高达3521%。这一举动瞬间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背后深意值得探究。
此次加税幅度堪称惊人。柬埔寨因未配合美方调查,被课以高达3521%的税率;泰国税率为375.2%;越南达395.5%;马来西亚也有34.4%。如此极端的加税措施,在国际贸易史上都极为罕见,远超正常关税调节范畴,对相关国家出口产业冲击巨大。
特朗普(资料图)
从美国战略意图看,首要目的在于打击中国光伏产业“迂回出口”。中国是全球最大太阳能产品生产国,在供应链关键环节占比九成。美国此前已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加征高关税,迫使众多中企转移至东南亚设厂,形成“中国技术+东盟制造”模式。特朗普政府以高关税打击东南亚产能,实质是想破坏中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削弱中国产业竞争力。
美国试图借此逼迫东南亚国家“选边站”。以市场准入为筹码,胁迫这些国家降低对华经济依存度。若成功割裂中国与东盟产业链纽带,既能削弱中国在区域经济影响力,又可在经贸谈判中迫使中国让步,是美国对华“脱钩断链”战略的延伸,意图重构排除中国的新贸易体系。对于被加税的四国而言,美国市场重要,但它们更依赖中国庞大的中间品贸易和消费市场。四国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建立了紧密的产业联系。比如,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规模超2000亿美元;中马正式签署互免签证,深化了两国合作;中柬发布联合声明,推进中柬铁路等重点项目。
特朗普(资料图)
在面对美国关税大棒时,四国也并非毫无应对之策。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四国拥有一定战略弹性。当美国对特定国家加征关税,企业可通过中老铁路等交通网络,将产能转移至RCEP成员国,再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或者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对接中国市场,实现“协议对冲关税”。
中越两国在北部湾海域进行联合巡逻,彰显双方关系稳定;泰国方面,面对美国压力,也未轻易动摇与中国合作的立场;马来西亚华人华商众多,两国关系深厚,不会因美国施压而改变;柬埔寨作为中国传统友国,持续推进与中国的合作项目。四国用实际行动表明,不会轻易在美国压力下“背刺”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对中国四个友国加征高额关税,是其出于政治、经济多重战略考量的举动。但这一行为忽视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东南亚四国与中国紧密的经济联系和良好政治关系,不会因美国单方面加税而轻易改变。未来,国际社会应密切关注这一事件走向,期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