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卡脖子”还是“送助力”·】——
芯片,国之重器,现代科技的核心。
为了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美国频频对中国实施芯片禁令。
偏偏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无限供应中国芯片,才能阻止中国自主研发。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品完整存在虚构成分,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舒适区”的陷阱·】——
比尔盖茨认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直接进行技术封锁,反而会激起强烈反弹,加速对手的自主研发进程。
若是向中国市场持续提供充足的芯片,中国企业就会逐步习惯这便利的芯片采购渠道,和相对的供应链,进而陷入“舒适区"。
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实施制裁之前,中国手机企业虽然在芯片研发方面有所投入,但进展相对缓慢,主要依赖外国技术。
2016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制裁,最初针对中兴通讯等企业实施出口限制。到2019年,制裁范围扩大,华为及其114家附属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
在这一背景下,华为等中国企业加速了技术创新。华为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并开发了鸿蒙操作系统。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美国就用过相同的策略。
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大豆需求的大幅增长,远超国内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通过低价和质量优势的大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成为主要供应源,直接抑制了中国本土大豆产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依赖程度的加深,美国开始逐步提高大豆价格,导致中国在大豆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价格受制于美国市场。
在芯片方面上,美国就采取了和大豆相同的策略。
——【·美国的制裁·】——
在贸易领域,美国采取了加征关税和出口管制两大主要措施。
通过301条款,美国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涉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电池等多个产业。
同时,美国将10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出口,直接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
高科技产业成为美国制裁的重点领域。
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此次修订的《出口管制条例》(EAR)可谓是釜底抽薪。
将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136家中国实体和4家海外关联企业。
这些被列入清单的企业大多为半导体设备和工具制造商,是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制裁的长臂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三方国家的公司如果想向,部分实体清单上的中国公司提供产品,也需要获得美国的出口许可。
这一举措无疑会给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带来巨大压力,导致一些国际企业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此外,美国还以"涉嫌支持俄罗斯军事、能源发展"为由,对全球近300家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多家中国企业。
面对美国的重拳出击,中国也不是无动于衷。
——【·中国的反击·】——
在经济领域,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管制进行了针对性反制。
特别是针对美国军工企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中国采取了包括制裁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并冻结这些企业高管在中国境内财产的措施。
此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推动国产芯片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特别是在NAND闪存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重要存储技术方面,中国厂商的产品质量已经逼近国际一流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联合多个重要行业协会发出了团结一致的号召。
呼吁国内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转而支持和推广国产替代品。
在材料领域,中国政府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对镓、锗、锑、石墨等半导体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直接限制了美国对这些战略资源的获取。
中国并未局限于单纯的对抗。在寻求技术突破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与非热点半导体国家的合作机会。
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虽然短期内可能仍面临技术瓶颈和市场挑战,但长远来看,这场"芯片之战"或许会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
——【·结语·】——
中国的反制措施展现了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战略定力和灵活应对能力。
这些措施不仅是对当前挑战的回应,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布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技术较量中,中国展现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战略定力和创新思维。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可能会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3年3月6日,比尔 盖茨称美国试图阻止中国研发芯片是徒劳的,外交部回应
无限供应也改变不了自主研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