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5年内造出30万台服务器,这家企业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科技轻阅读 2025-03-11 15:02:55

记得几年前,有位朋友问我:“中国的算力什么时候能真正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呢?”当时,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毕竟,算力,是一个很抽象但又很重要的概念。

直到最近,我了解了一家位于成都的企业——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华鲲振宇,这个名字可能第一次听有点拗口。

但在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内,这家公司不仅解决了算力的“卡脖子”问题,还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要知道,5年内,它们就生产了30万台服务器。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

故事得从一家小公司开始说起。

2020年初,华鲲振宇在成都成立,当时只有3个人,办公地点也是“蜗居”在别人公司的角落。

尽管环境简陋,但这个团队的梦想并不简单——他们要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刘东,华鲲振宇的高级副总裁,回忆起公司刚成立那段时间,还记得很多人都说他们公司的名字很拗口、别扭。

谁能想到,不到5年的时间,“华鲲振宇”这四个字,已经和国产算力领军企业牢牢绑定在一起。

初创那年,公司营收只有6200万元。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可靠的性能,华鲲振宇第一年的营收就增长了十倍,2021年进一步突破百亿大关。

这种飞速的成长,离不开成都这片创新的热土以及公司团队的技术攻关和市场探索。

那么,华鲲振宇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关键在于他们掌握了自主核心技术。

公司依托华为的“鲲鹏+昇腾”算力产业,成为全国唯一的双战略级合作伙伴。

说白了,就是他们不仅使用华为的技术,还基于这些技术进行创新。

华鲲振宇开发了四大系列40余款计算产品,涵盖通用计算、智能计算、液冷计算和边缘融合计算,性能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运营商、互联网等多个领域,部分市场份额甚至达到了全国第一。

例如,公司推出的自研天擎通用服务器,在工信部单核和多核性能测试中名列前茅,成为鲲鹏生态最高规格服务器。

这样的技术优势,使得华鲲振宇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还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再来看一下这些服务器的实际应用场景。

在云计算中心,华鲲振宇的服务器集群高速运转,能快速处理海量数据,为各类公司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在智慧城市系统中,它们用于交通管理平台的实时调度,保证城市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在金融行业,这些服务器为交易系统提供零延迟响应,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不仅如此,华鲲振宇还是各大企业、政府项目的优选合作伙伴。

公司已成功完成了成都智算中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多个10亿级项目的交付经验,并在成都、绵阳、宜宾等8个市设有备件中心,以便快速响应客户需要。

可以说,华鲲振宇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真正体现了成都“智”造的力量。

放眼未来,算力竞争依然激烈。

华鲲振宇也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已经着手于AI和智能终端产业的布局。

公司与华为基于“鲲鹏+昇腾”算力产业建立了四川计算伙伴联盟,旨在服务四川政企界的数字经济发展。

截止目前,华鲲振宇已经联合600余家伙伴完成了超5000个行业解决方案认证,实现了从技术适配到场景落地的无缝衔接。

公司还构建了全栈自主化的AI解决方案,包括“算力底座-大模型-天巡CubeX智算加速引擎-元启TGDataXAI开发赋能平台”四位一体的系统,通过软硬协同优化使模型性能提升超30%。

这将为政务、能源、金融、医疗等多个行业提供全链路本地化部署,进一步加速AI应用的普及。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未来是属于科技的、属于AI的。

但看到华鲲振宇的故事,我才真正明白,这种未来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

成都这座城市,用它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的拼搏,将“智造”的光芒洒向全国。

通过华鲲振宇,我们看到了国产服务器的崛起,看到了成都技术发展的强大潜力,看到了未来AI时代的重要基石已经铺就。

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而是整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缩影。

国产算力的独立自主,是不止一个企业的梦想,更是所有关注中国科技未来的人们的期盼。

希望华鲲振宇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带领更多企业迎难而上,突破技术的限制,创造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新时代。

0 阅读:27

科技轻阅读

简介:轻松阅读,了解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