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千年壁画之美:走进皮央和东嘎石窟(自驾阿里环线之八)

爱月谈旅游 2024-07-07 05:54:48

6月5日,我们从札达县城出发,去40多公里外的托林镇看皮央和东嘎洞窟遗址。前几天在西藏博物馆时看到一个视频介绍,心向往之。但当那些壁画真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还是实实在在地被惊艳到。虽历经千年,那些壁画却仍然色彩鲜艳,人物、动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它们的美,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皮央和东嘎是两个相距不远的藏族村子的名字。村子不大,但在村子旁边的山上发现的洞窟遗址,规模却很大。绵延的山上,散落着前后各1000多个洞窟,包括礼佛窟、禅窟、僧房窟、仓库窟、厨房窟等各种类型的石窟,总面积有1.2万平方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洞体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被称为“第二敦煌”。

皮央遗址由寺庙、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站在村边仰头看村旁的土石山崖上,有许多洞窟。山上有一座红色的寺庙。沿着山路攀到寺庙处,发现旁边还有几座形状奇特的塔,也都涂成了红色,十分醒目。站在庙前,能看到山腰和山顶上,分别残存着高大的土墙,据说是早年佛寺的杜康大殿和僧舍。

皮央有两个洞窟开放参观,掌管钥匙的是这个老爷子,他已经在山上守护皮央洞窟27年了。开门前他交代,不能用相机拍摄,手机可以拍但不能开闪光灯。他的汉语不是很流利,大概能够听明白。我们点头如捣蒜,生怕哪句话没说对,不给开门了。洞窟的木门应该是后来装的,当木门一推开,光线进入洞中,右手边墙上那一排色彩鲜艳的菩萨扑入眼中,我有石化的感觉——怎么能有如此鲜艳的色彩!

正对着门的墙上,中间是释迦牟尼的坐像,金光灿灿的,老爷子介绍,佛像是贴了金的,仔细看,连露出的一只脚上也贴了金。遗憾的是嘴部那里损坏了,说是文革时候破坏的。环顾四面墙上,壁画从地上一直到顶上,画得满满当当。题材主要是菩萨、护法和千佛,有大有小。

我顾不上听老爷子说啥,抓紧时间用手机拍照片、拍视频。高处和低处的光线都不好,最方便观看的就是中间一排菩萨像,只见他们个个细腰丰乳,体态优美,服饰和表情都不一样。还有一幅画的是供养人,身穿黑色的三角形大翻领袍服、头戴卷檐帽。供养人的打扮,一定是反映了当时世俗社会的审美、衣着、潮流,专家们也正是据此推断出壁画的年代属于12世纪。

看完这个洞窟,老爷子带我们走到下面一层,看另外一个洞窟,他说这是护法神殿。开了一道木门,里边还有一道门,进去后光线很暗,老爷子打开了洞内的冷光灯,在不断晃动的灯光下,看见这个洞窟的壁画有菩萨、有金刚、有飞天,有骷髅,还有花草、动物、成摞的碗等,颜色也都很鲜艳。

东嘎村距皮央村也就三五公里,石窟集中在村北面断崖上,山上有密密麻麻的洞窟,延绵2公里,远看如蜂巢一般。有精美壁画的洞窟,在一片“U”字形的山崖上,要爬很陡的山路才能上去。这个村是每家轮流掌管钥匙,先得去村委会问清钥匙在谁家,再去找人。我们等了好一阵,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名叫卓玛,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我与她边爬山边聊天,这里是她的娘家,村里留下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她幼师毕业后在改则县当老师,二胎休产假回家看父母。县里旅游局让皮央和东嘎的村民参与管理石窟参观,按照门票收入到年底会分一部分钱,所以每家每户都有管钥匙和开门的责任。

当我们气喘吁吁一起爬到洞窟门口,都累得坐在台阶上喘了半天,这里的海拔接近4800米了。当她打开铁锁,慢慢地推开两扇大门的时候,我们再次被惊艳。这里的洞窟比皮央的更加高大轩敞,壁画的颜色更加鲜艳明媚,大约因为位置高、宽大,光线也更好。

第一个窟是一个方形大窟,长宽有6米多,高度也有差不多6米。窟内四壁和顶部绘满壁画,主体是曼荼罗,其颜色淡雅,特别精细。北壁和西壁各以两幅曼荼罗占据壁面主要位置,东壁则是一幅巨型曼荼罗,南壁中间是窟门,两侧分别是 4 个小型的曼荼罗。

曼荼罗下方绘制分幅长卷的佛传故事,环绕南壁、西壁、北壁。南壁佛传故事壁画之下还有一幅僧俗听法图、 一幅供养礼佛图。曼荼罗的上方,包括每个角落,都绘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花卉。飞天的动作轻盈优美,小鹿的肌肉饱满有力。

几个角上所绘的力士图,每一个的姿势、动作、衣着、表情都是不一样的。力士图的旁边,有花、有树、有鸟,没有重复。

窟顶的藻井,是方形套方形的曼荼罗,装饰华丽,从中心向外绘有莲花、佛塔、 龙、伞盖、狮子、白象、力士、伎乐等。这些图形巧妙地布置在曼荼罗的每一重里,极富装饰意味。

第二个窟更加高大宽敞。窟顶的藻井是 5 层逐级向上收起的圆形曼荼罗,最高处是八瓣莲花,莲心是四面六臂的文殊菩萨,8 尊菩萨分别绘在 8 个莲瓣中;下方的 4 层分别绘有 152 尊菩萨诸神。

这个窟的北壁上绘有8个背光,想来开始是供了佛像或者菩萨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毁掉了。北壁的两个角上,绘有两尊比真人还高大的菩萨像,红色的袍服罩在蓝色的裙服外面,发髻高耸,身材婀娜,风姿绰约。

西壁、东壁和南壁的墙上,绘满了千佛图,密密麻麻排列,仔细看,每一个佛的衣着和动作也不相同。这些壁画看上去颜色像新的一样,实际上,它们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它们是用矿物颜料绘制的,因此色泽能够保存如此完好。

也许是因为跟卓玛老师聊得好,也许是大家跟她叫格桑的儿子玩得好,她没有催促我们,让我们好好地在洞窟里仔细观览了许久。这些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2013年5月已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洞窟中央,环顾这些绝美的壁画,深深为这片土地上留存下来的文明而感动。

皮央、东嘎洞窟遗址的具体创建年代暂时无法确定,有关文献记载也极少。流传到印度的藏文手抄本《古格普兰王国文》中记载,皮央寺始建于10世纪,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另有藏文献提及东嘎在10世纪建寺,约12世纪前后由于古格王国国内的分裂斗争,一度成为与都城扎布让对峙的另一个王室的所在地,后来古格王国恢复统一,东嘎仍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这就是在如今的偏僻村庄能有如此惊世巨作的原因吧。

从皮央东嘎出来,我们一路直奔狮泉河而去。沿路景色漂亮,雪山、草地、土林目不暇接,还有跑得飞快的岩羊,几步就窜到了陡峭的岩壁上,洞里探出来小狐狸的脑袋,可爱极了。傍晚时分,到达狮泉河,阿里南线旅程结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