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情怀营销似乎成了商家们的“杀手锏”。打着情怀的旗号,观众的钱包被一次次“收割”,而这次《甄嬛传》重聚晚会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想想看,13年过去了,当年追剧的剧粉如今大多已是社会中流砥柱,情怀这碗“老酒”自然是越陈越香。然而,当观众怀着满满的期待打开直播,却发现自己被“割韭菜”了。昂贵的门票、额外的付费项目,简直让人感叹“情怀不再,唯有商业”。
不仅如此,主创们的互动也让人一言难尽。晚会中,孙俪与李东学的互动被网友无限放大,甚至有人指责孙俪“看人下菜碟”。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在这个社交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被过度解读。孙俪与其他演员的关系其实一直不错,她多次帮助过同事,这些都被网友选择性忽视了。或许,大家都太过于关注明星的“表演”,而忽略了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再说这场晚会的节目内容,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虽然是《甄嬛传》重聚,但节目与原剧的关联度微乎其微。蔡少芬的现代装粤语歌、蒋欣的新中式古风歌,怎么看都像是“走错片场”。唯一与《甄嬛传》沾边的,恐怕就是孙俪独唱的片尾曲《凤凰于飞》了。可惜,独唱终究是独唱,缺乏与其他演员的互动,显得有些孤单。
那么,问题来了:情怀营销为何总是“翻车”?在我看来,情怀营销本身并无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情怀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观众愿意为情怀买单,但前提是商家要拿出诚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否则,观众的情怀迟早会被消耗殆尽。
总结这场《甄嬛传》重聚晚会从情怀到商业化的转变,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追求情怀?是为了重温旧梦,还是为了满足商业利益?在这个商业化无孔不入的时代,情怀营销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情怀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个商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回归初心,真诚地对待观众的情怀,而不是一味地“割韭菜”。只有这样,情怀才能真正成为一种长久的情感纽带,而不是一时的商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