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柴静不淡定的德国小伙儿:他跑去山沟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

霍普娱乐 2024-10-30 01:43:58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想象一下一位来自德国的90后帅小伙,在中国偏远山区一待就是十年。

月租10块的房子,每天和孩子们嬉戏玩闹,这样的生活也就算了,更绝的是当《感动中国》找上门来,他直接怂了!

火速写信给评选委员会:"求求你们别选我!"

这位名叫卢安克的德国小伙,到底是何方神圣?

为啥能让咱们犀利的调查记者柴静都不淡定?

就在柴静准备深入采访这位特立独行的德国小伙时,一个更让人震惊的消息传来。

原来不止是《感动中国》的提名,卢安克几乎拒绝了所有送上门的机遇。

连女孩登门求婚这种好事都给推了,这哥们儿是不是太不懂享受生活了?

但仔细观察他的日常,你会发现这位德国小伙的生活简直简单到"离谱"。

就一身运动服穿得跟大学生似的,脚下那双运动鞋都快磨破了还在穿。

啥?你说他是不是经济条件不好?别逗了!

他靠翻译书籍就能赚不少钱,但大把钞票到了他手里,留下买方便面的钱就够了,其他全捐给慈善机构了。

更绝的是当地企业家看他做得好,想投资他办学他连连摆手说不要。

有好心人要捐款支持他的教育事业,他也是一口回绝。

记者想采访他的故事,他躲得比谁都快,就跟明星躲狗仔队似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词:佛系青年。

但他比佛系更佛系,简直就是"佛系本系"了。

当柴静好奇地问他:"你不爱钱,不图名不谈恋爱,那你活着是为了啥?"

卢安克露出了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这世界上有种快乐,是超越语言能描述的。"

这话说的连柴静都沉默了。

瞧瞧人家这境界,比大多数人都活得通透。

没有名利的束缚,没有世俗的包袱,就这么自在地活着。

有时候真想问问他,是什么让一个德国小伙能看得这么透彻?

要说卢安克这种与众不同的性格,还真得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1968年他出生在德国汉堡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家庭。

爸爸是个不走寻常路的老师,妈妈是个温柔体贴的全职太太。

家里还有个孪生哥哥和一个妹妹,看起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德国家庭。

但从小卢安克和他哥哥就总被其他孩子欺负捉弄。

换成一般人肯定早就跟对方干起来了,但这哥俩居然从来不还手,就跟没事人似的。

更神奇的是他们的父母对此也是佛得不行。

别人家孩子被欺负,父母不得急得跳脚?

可卢安克的父母却选择了一种"放养式"教育。

他们家的生日礼物,你敢信?就是一块木头!

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雕刻,爱雕啥雕啥。

上学的时候人家父母都在给孩子报补习班,他爸却专门找了一所不用考试就能上的学校。

这么"佛系"的教育方式,换在中国家长眼里,怕是要焦虑死。

但就是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卢安克活得特别自在。

别人眼中的失败,在他这儿压根不叫事。

中考没过?没关系他跑去小帆船工厂当学徒去了。

然后凭着自己设计的作品,直接被汉堡美术学院录取了。

这操作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躺赢"。

1990年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

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中国旅行,谁知道这一去就彻底栽在了这片土地上。

三个月的旅程让这个德国小伙爱上了中国的一切。

回国后他就跟着了魔似的,一门心思想着再来中国。

这不后来真让他找到机会,跑到东南大学建筑系去蹭课。

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生活,他还特意跑到广西农业大学去学中文。

这学习劲头那叫一个猛,短短几个月就能用中文聊天了。

你说这是个德国人?我看他简直比我们这些中国人还中国人。

就这样带着对中国的热爱,卢安克在2003年9月来到了广西东兰县坡拉乡板烈村。

说实话这地方真的偏僻得不能再偏僻了。

村里7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大人们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娃娃。

更让人心酸的是,有些孩子甚至都没见过自己的父母。

大多数村民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这里就像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卢安克却住得特别开心。

你猜他在村里租了多少钱一个月的房子?就10块钱!

这价格在2023年怕是连个快递柜都租不到吧?

但人家卢安克愣是在这个月租10块的房子里,开启了他的支教生涯。

这位德国老师的课堂可有意思了。

音乐课上他带着孩子们又唱又跳;绘画课上,让孩子们在教室墙上自由创作。

自然课?直接带着孩子们往野外跑,捉鱼摸虾比什么科普读物都管用。

更厉害的是他还带着孩子们一起设计防洪堤坝,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

有一次他让全班同学在墙上画一幅大画。

结果有些孩子把画面都占满了,其他人没地方画了。

换成一般老师肯定要批评调皮的学生吧?

但卢安克却说:"这正好是学习互相尊重的机会。"

他甚至还和孩子们一起拍电视剧,搞起了"小剧组"。

《和平剑》《心镜》这些作品,虽然制作简陋但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那些平时特别内向的孩子,在镜头前都变得自信起来。

被人欺负的小孩,在剧中变身英雄,找回了自信。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待"问题学生"的方式。

当孩子们问他:"老师,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

他不会像其他大人一样说"别瞎想",而是耐心地和孩子们讨论。

就这样那些最调皮的孩子,也爱往他身边凑。

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卢",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

有个孩子曾经对他说:"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哪怕是我做不到的事。"

这话说得简直让人鼻子一酸。

转眼间时光飞逝,卢安克离开板烈村已经有些年头了。

2016年当记者们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寻找这位德国老师留下的痕迹。

村子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当年那些总爱往他身边凑的孩子们,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

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没有人按照所谓的"成功模板"去生活,每个人都在追寻内心的声音。

这不就是卢安克最想看到的结果吗?

那些曾经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孩子,现在能自信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了。

记者们好奇地问他们:"卢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让人眼眶湿润:

"他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少可能性。"

"他教会我们不要害怕与众不同,要勇敢做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相信,未来是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

原来啊这十年来,他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播种希望。

他给孩子们的不是分数,不是名次而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难怪他说不想感动中国,因为他早已用行动证明:

真正的教育不需要掌声,不需要名利只需要用心去播种,然后耐心等待花开。

看着这些孩子们的蜕变,我终于明白了。

这个拒绝感动中国的德国小伙,却用自己的方式,感动了一个山村整整十年。

这或许就是他说的,那种超越语言的快乐吧。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

霍普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