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法国的中国劳工待遇到底怎样?双份薪水免费医疗是真的吗?

高翰聊国际 2023-07-20 06:31:00

当时间的指针转到1915年的时候,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然弥漫整个欧洲,此时的北洋政府却开始执行“以工代兵”的计划,组织大量的劳工奔赴万里之外的西方,作为协约国阵营的一份子进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而这一种战争输出的方式却也真正让陷入拉锯战的英、法等国长舒了一口气,无不庆幸让他们焦头烂额的辅兵和劳动力紧缺问题终于得到了缓解。同年11月,法国政府正式开始招募华工,自此之后直到战争结束前期,多达14万的中国劳工背井离乡踏上了陌生的土地,步入了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未知前路。

多少年之后,关于一战劳工在欧洲的境况,在大多数的讲述中无不以悲惨和苦难来形容,虽然劳工们劳作辛苦、工作繁重,环境危险、歧视严重,有时候还要和冲上阵地的敌人拼命等等这些都是无法歪曲的事实。但是,劳工的日常待遇究竟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也如那些被骗去金山淘金的“猪仔”一般,过的是暗无天日的地狱生活呢?

最先招收华工的国家是法国,而给予华工待遇最好的也是这个国家,按当时负责劳工输出的天津惠民公司的记载,法国列出的劳工待遇如下;每位劳工出发前发统一式蓝布衫2件、棉衣1件、裤子2条、棉裤1条、毛内裤1条、布鞋1双、帽子1顶、袜子2双,外加休息睡眠用的席子1张、军用被或者军用毯1条,甚至还有口杯、碗碟、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具等。劳工们到了法国之后,还可以再领取到皮鞋1双、帽子1顶。

关于薪金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劳工们一般可分为普通工人与低级技术工人两个档次,从事纯粹体力劳动的普通工人的工资为每一天1.25法郎,而木工、铁匠、船员一类的技术工种一天则可以收入1.5个法郎。据说就算是节假日不上班都有一天0.5法郎的补助。此外,根据合同的规定,在中国的法国银行每月向一般工人家属支付35法郎,向技术工人家属支付40法郎。

按此计算,不算节假日收入,每月按26天来计算的话,一般工人的收入是32.5法郎一月,折合银元11.6元,加上家属拿到的12.5元,每个月拿上个二十三四块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技术工人的工资几乎达到了三十块一个28.1元,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的底层来说绝对算得上是高薪了,怪不得劳工报名的时候应者如云。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劳工每天最多工作不得超过10小时,需要加班的话每个人每小时加班工资不得少于50生丁。同时还可以享受与法国工人同等的节假日。华工有专门的居住场所,照明、供水、供暖一应俱全,而且都有免费的。如果生病的劳工超过6个星期,则由法方医生和中国领事馆指定医生共同鉴定,决定其是否应该终止劳工合同送回国内。同时还规定,劳工在半年内如果不是因为战争或者疾病等原因而意外死亡,法方一次性赔偿抚恤金135法郎,超过半年期限的,赔偿270法郎,工伤或者战斗中死亡者,也按此标准赔偿。

0 阅读:2

高翰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