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在二战期间应用非常广的斜胯斗三轮摩托,其实并不是德军或者日军的专属,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三轮摩托已经开始装备中国军队了,甚至不讲数量单单以装备时间来算的话,国军才是世界上除了德国之外第二个成建制装备军用摩托的军队。

按照记载早在1928年的时候,作为中央军的国军嫡系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影响下,通过贸易进口了一批德国ZUNDAPP摩托车,成为最早装备三轮摩托的国家之一。而到了全面抗战前夕,国军在南京方山组建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

1937年4月的时候,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战车防御炮教导营及军政部交通司所属机踏车一连、交通兵团所属装甲汽车队、防空学校所属高射炮一营合编为陆军装甲兵团。最初的时候,主管团长由交辎学校教育长徐庭瑶兼任,到了5月以后,由陆军第25师副师长兼交辎学校学员队队长杜聿明继任。

陆军装甲兵团下辖战车营、搜索车营、战车防御炮营、准备营、补充营等单位,此外还有通讯排、卫生队和修理厂等附属。其中作为主要战力的战车营下辖3个连,第1连装备英制维克斯6T坦克,第2连装备卡登·罗伊德坦克,第3连装备德制1号坦克,战车防御营多为德制37毫米战防炮。

装甲兵团下属的搜索车营下辖3个连,每个连都装备有12辆由德国聪达普或者KS600摩托车,作为快速反应部队主要负责侦察、搜索或者联络任务之用,而搜索车营装备的摩托型号多为ZUNDAPP-K800,这种摩托车则是德国尊达普公司于1933年生产的K系列重型摩托车。

作为德国尊达普公司K系列中最大排量车型,该车搭载了一台实际排量797CC风冷水平对置4缸发动机,4300转时可输出22hp的功率。改车整体车长2.165米,三轮的宽度为0.815米,高度0.9米,加上胯斗整体重量215公斤。
这种摩托车最高车速可达每小时112公里,油箱容量15升,最高续行里程达到了350Km,轻轻松松就可以负载超过500公斤的重量。国军装备了这种三轮达普K800摩托车后,有相当一部分的跨斗被改装成了火力平台,用来搭载一挺民24重机枪,然而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德国方面中断了和我国的贸易,这些摩托车没有了配件补充在战争中因为战损或者其他原因最终被消耗殆尽。

德国聪达普摩托是长江750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