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旅游贫困生”:资助金缘何沦为“逍遥游”资本?

京都闻道阁 2024-11-25 10:07:27

文丨崔桂忠

近日,浙江大学一贫困生在朋友圈晒国内外旅游照一事,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让贫困生资助这一原本充满温情的话题,陷入了尴尬与争议的漩涡。

11月23日下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就该事件发布情况通报,已对涉事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据悉,这名2021级的方姓本科生,其朋友圈定位显示旅游足迹遍布国内多地,甚至还出国去了韩国、日本等地。

在大众的认知里,贫困生,那是经济困难、需要依靠资助金来维持学业和基本生活的群体。可这位方同学,一边拿着学校的资助金,一边潇洒地游走于国内外各地,还毫不避讳地晒出旅游照,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有人说,贫困生也有追求生活品质、看看世界的权利。这话没错,可前提是,你得先搞清楚资助金的来源和用途啊!

资助金,那是社会和学校对贫困学生的一份关爱与扶持,是希望他们能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安心学习,减轻生活负担,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它不是让贫困生用来满足自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任性想法的“小金库”。就好比一个饿肚子的人,别人给你送来了救命的粮食,你却拿去换了漂亮的衣服穿,这能说得过去吗?

从方同学的情况来看,他声称自己有勤工助学收入、奖学金等其他收入来源,去旅游的钱是自己攒的。可问题是,既然你已经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旅游这种 “额外消费” 了,那为何还要继续占用贫困生资助名额呢?这就好比占着茅坑不拉屎,让那些真正急需资助金来解决温饱、缴纳学费的贫困生情何以堪?

再看看浙大在这件事上的处理。学院调查后认为方同学存在不合理消费行为,取消了他的受资助资格,看似是做了处理,可细究起来,却显得有些避重就轻。在贫困生认定环节,当初是怎么把关的?为何一个能有闲钱去旅游的学生,会被认定为贫困生?在资助金发放后的日常管理中,又是否对受助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过跟踪监督?如果这些环节都能做到位,何至于让方同学拿着资助金去旅游的情况持续这么久才被发现?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如今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是否存在着诸多类似的“灯下黑” 情况?一方面,贫困生认定标准可能过于宽松,或者在审核材料时只是走走过场,没有真正深入去核实学生家庭经济的真实状况。就像有些地方的低保评定,出现过家里有房有车还能评上低保的闹剧,高校的贫困生认定难道就不存在这样的漏洞吗?

另一方面,资助金发放后,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机制,对受助学生的消费情况、经济状况变化等一无所知,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可能会钻空子,拿着资助金肆意挥霍。

而对于那些真正的贫困生来说,他们或许正为了下一顿饭在哪里、学费能不能凑齐而发愁。他们眼巴巴地盼望着能得到资助金来缓解生活的压力,可却有人把资助金当成了“唐僧肉”,随意享用,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我们常说,要让每一分资助金都用在刀刃上,要精准资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可从浙大这起事件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也好,相关部门也罢,不能只是在事件曝光后做做表面文章,取消个资助资格就了事。而是要从根本上反思贫困生认定、资助金发放、后续跟踪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一套严谨、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

同时,作为贫困生,也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明白资助金的来之不易。当自己通过努力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满足一些 “额外消费”时,就应该主动退出资助行列,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毕竟,资助金不是用来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而是帮助贫困生群体渡过难关的希望之光。

浙大“旅游贫困生”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贫困生资助工作必须严谨对待,让资助金回归其本来意义,真正惠及那些困苦学子。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