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太原市的崇善寺,始建于唐朝,初名白马寺,在元、宋时期称之为延寿寺。明洪武十六年(1383),崇善寺重建,晋王朱㭎在建成后,赐名“崇善寺”。明代中后期及清初崇善寺多次重修。

崇善寺不仅仅是佛家寺院,也是皇家祖庙,整个格局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的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这种格局,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殿和东西六宫的布局极为相似。人称“晋国第一伟观”。

大悲殿为明代最完整、最标准的建筑,重檐歇山顶式屋顶,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前檐安有隔扇,背面装有板门,殿内设天花板,檐下有斗拱承托屋檐,瓦顶黄绿色琉璃剪边。

大悲殿内正面须弥座上,三尊泥塑贴金菩萨并立。中间的神台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左边是千钵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人们称之为“三大士”。佛像为明初遗物,高8.5米,身容敦肃,体态健硕,面像丰圆,颜貌舒泰,服饰华丽,衣纹流畅,具有一种温文敦厚、雍容华贵、秀丽妩媚、和蔼慈祥、可亲可敬的神韵,是中国明代雕塑艺术的杰作,现保存完好无损。
1965年,嵩善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嵩善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